干細胞療法在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9個臨床應用案例發表時間:2022-06-10 19:08 多發性硬化癥 (MS) 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 (CNS) 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然而,MS的確切病理生理學仍不清楚。主要同意由自身反應性或交叉反應性抗原刺激的自身反應性 T 細胞導致 CNS 的脫髓鞘和進行性神經變性。盡管藥物等可用療法有助于減少這些患者的 MS 發展或減少殘疾,但它們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并且不會逆轉 MS 的表現。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干細胞療法已向臨床進一步發展,以治療受損的組織和各種退行性疾病,尤其是那些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 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最具臨床治療潛能的干細胞,可以分化為神經細胞,以修復損傷;具有免疫調節功能,減少免疫細胞對神經系統的攻擊,減少神經中樞白細胞浸潤,在治療多發性硬化癥方面顯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改善MS患者病情。 案例一:2020年報道了一項雙盲、隨機對照試驗,采用鞘內(IT)和靜脈內(IV)輸注自體BM-MSCs(1×106 /kg)治療48例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癥。參與者根據注射方法(IT 或 IV)分為三組,接受單次輸注BM-MSCs或假注射。他們的發現在所有預定義的主要終點均顯示出積極的結果(擴展的殘疾狀態量表(EDSS)和磁共振成像(MRI))。沒有觀察到嚴重的不良反應。然而,他們透露,在疾病的幾個參數中,IT 管理比IV更有效。盡管如此,仍有必要進行更大規模的 III 期研究來證實這些觀察結果。 案例二:此外,在 Riordan 等人的一項研究中,20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靜脈注射了UC-MSCs。作者指出干細胞移植顯著改善了多發性硬化癥癥狀。此外,EDSS 評分以及膀胱、腸道、性功能障礙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改善。此外,大腦和頸脊髓的MRI掃描顯示非活動性病變,并且在干預期間或之后未報告任何嚴重的不良事件。然而,頭痛或疲勞被認為可能與干預有關。 案例三:在 Harris 等人的 I 期開放標簽臨床試驗中。20 名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癥患者每12周鞘內注射自體BM-MSC-神經祖細胞 (NPs),共注射 3 劑(每劑 1 × 107個細胞)。他們的觀察表明,鞘內 MSC-NPs 干預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此外,結果表明,鞘內 MSC-NP 給藥后 EDSS、肌肉力量和膀胱功能分別得到改善。未觀察到與鞘內 MSC-NP 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或住院治療。作者還假設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 II 期安慰劑對照研究,以確定鞘內 MSC-NP 干預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的療效。 案例四:在哈里斯等人進行的另一項長期 I 期臨床研究中。20 名進展性多發性硬化癥患者入組。2014-2016年患者接受了3次自體MSC-NPs的IT注射,平均劑量為9.4×10 6 個細胞(目標劑量為1.0×10 7細胞)。結果顯示 EDSS 和定時 25 英尺步行 (T25FW) 有所改善。此外,腦脊液研究顯示干預后 C-C 基序趨化因子配體 2 (CCL2) 下降,IL-8、肝細胞生長因子 (HGF) 和 CXC 基序趨化因子配體 12 (CXCL12) 升高。沒有與 IT-MSC-NP 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然而,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人數很少,并且沒有設盲組和安慰劑組進行比較。同樣,Connick 及其同事代表了多發性硬化癥患者在 MSC 治療后的改善。 案例五:在康尼克等人的另一項研究中。干細胞移植改善了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癥的患者。單劑量 1.6 × 10 6每公斤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被靜脈注射到患者體內。他們沒有發現任何嚴重的不良反應。結果顯示 EDSS、最小分辨率角對數 (logMAR) 視力和低對比度視力均有提高。他們沒有發現對色覺、視野、黃斑體積、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或視神經磁化轉移率有任何顯著影響。總之,這種干預的結果顯示了它們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的神經保護作用。 案例六:在Karussis等人的一項研究中,15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鞘內接受了 2.5 × 10 6細胞自體 BM-MSCs,還有 5 名患者接受了 BM-MSCs 靜脈輸注(2.5 × 10 6細胞)。EDSS分析代表了 MSC 治療的積極結果。隨訪期間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免疫學分析顯示 Tregs 增加,淋巴細胞和樹突細胞的增殖反應減少,Th 細胞數量也有類似的減少。有趣的是,MRI 的定量分析顯示 MSC 從輸注部位擴散到CNS的心室。 案例七:費爾南德斯等人。報告了一項三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該研究涉及30名MS患者,他們分為兩組。第1組注射低劑量(1×10 6細胞/kg),第2組接受高劑量(4×10 6細胞/kg)自體AD-MSCs并隨訪1年。這種治療的證據顯示療效的趨勢尚無定論。MSC 治療中只有一個主要的不良影響。 案例八:此外,在I/IIa期臨床試驗中,10名MS 患者首次通過鞘內途徑注射自體 BM-MSCs 條件培養基 (MSC-CM)。結果顯示,在所有分析中,總體呈增強趨勢,但病灶體積明顯增加。研究期間沒有報告嚴重的不良反應。此外,他們證明了基線白質病變數量減少與MSC-CM含量中較高的 IL-6、IL-8和VEGF之間存在關聯。 案例九:Lublin及其同事進行的另一項隨機安慰劑臨床研究應用胎盤間充質樣細胞治療16名患有復發-緩解或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癥的患者。兩組參加了這項試驗,他們接受了這些細胞的低劑量(15×10細胞)和高劑量(6×108細胞)注射。根據結果,在這些患者中證明了這種療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然而,其中一名患者的類過敏反應被視為1級副作用。 未來展望 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表明,干細胞治療能夠緩解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的痛苦。間充質干細胞強大的免疫抑制、免疫調節和神經保護及修復功能,在多發性硬化治療中可取得較好的療效。相信越來越多的患者會在干細胞幫助下重獲新生。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