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干細胞打個比喻,那么干細胞就好比孫悟空,既能變出千千萬萬和自己一樣的細胞,也能變成別的細胞,比如:神經細胞、血細胞,成纖維細胞。我們毛發能夠不斷地生長,是因為有毛囊干細胞;血液能不斷增殖,是因為有造血干細胞。
如果干細胞能夠變成皮膚,那么燒傷的病人就有了皮膚的來源;如果干細胞能夠變成神經,那么那些有神經缺陷,甚至癱瘓的病人,就能重新站起來,這就是干細胞神奇所在。
干細胞分為哪幾類
一、 按所處的發育階段來分:胚胎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
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胚胎干細胞是一種高度未分化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可被誘導分化成機體幾乎所有細胞類型,但不能發育成完整個體,不屬于全能干細胞。
成體干細胞(Tissue-specific stem cell):成體干細胞是存在于已分化組織中的未分化細胞,遍布機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其來源包括骨髓、外周血、角膜、視網膜、腦、骨骼肌、牙髓、肝、腎、皮膚、胃腸道內皮和胰腺等。成體干細胞通常產生某種細胞的前體(又稱前體細胞或祖細胞),其分化潛能遠不如胚胎干細胞,只能分化成其所在組織的特化細胞,是組織器官的“后備軍”。間充質干細胞也屬于此類。
二、 按分化潛能來分:全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和專能干細胞
全能干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即一個細胞可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對人體來說這樣的細胞理論上只有從受精卵到桑椹胚時期的細胞。
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能分化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能力,如來自內細胞團(ICM)的胚胎干細胞能夠分化形成三胚層中的任何一種細胞,但不能形成胎盤、臍帶等附屬支持組織。
專能干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也有中文翻譯成多能干細胞。可分化成密切相關的細胞譜系的細胞,如造血干細胞,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或血小板等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細胞。
什么是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也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它具有增殖分化、自我更新復制的能力,在特定的條件下能形成各種特定的細胞組織器官等。
利用這些特性,科學家在疾病治療、器官移植和生物修復方面開始了干細胞的應用。
器官移植方面:科學家已經利用干細胞成功復制了幾乎所有的人體器官,為各類器官移植來源提供了保障。但是這方面尚存在倫理爭議,需要進一步認證。
疾病治療方面:干細胞治療各類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已經有很好的應用。另外,干細胞治療眼疾、腎病、腦癱自閉癥等。
生物修復方面:干細胞治療主要應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紅斑狼瘡、天皰瘡、內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干細胞移植治療疾病的基本原理
干細胞移植治療疾病的基本原理
細胞療法是指利用干細胞或干細胞衍生的細胞,以特殊技術移植到體內,替代或分泌活性因子修復病人受損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前面,我們知道干細胞種類是有
非常多的。自然,治療機理也不能一概而論,干細胞治療疾病疾病原理的具體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體內分化,體內治療
在體外進行簡單分離后,干細胞可以直接移植入體內修復損傷部位。造血干細胞是我們了解最多的成體干細胞,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干細胞,可自我復制及多向分化。
臨床上主要用于放/化療之后補充造血干細胞,進而重塑整個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相關疾病。以白血病治療為例,其治
療機理是在患者移植前,先通過放/化療清除體內原有的造血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再靜脈回輸配型好的造血干細胞,通過血液循環進入骨髓造血微環境,增殖并分化
成造血和免疫系統中的各類細胞,重新恢復患者的血液或免疫功能。
體外分化,替代治療
在體外被大量擴增并誘導分化,干細胞可以變成特定的功能細胞,再移植入體內,對損傷部位修復。最具代表性的是多能干細胞治療。其治療機理是,在體外特定條
件下將多能干細胞誘導分化成相應的功能細胞,再定向移植到損傷部位,治療特定疾病。
胚胎干細胞
胚胎干細胞發現尚不足10年,就已經開始被探索用于各種疾病和損傷的細胞治療。胚胎干細胞的臨床治療,是使用胚胎干細胞體外定向分化的各種前體細胞或功能細
胞,植入機體損傷部位,治療疾病。
誘導多能干細胞
在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的主導下,日本開展了諸多基于誘導多能干細胞的臨床試驗,如視網膜黃斑變性、帕金森病、心臟衰竭、脊髓損傷等疾病。
分泌效應,信號引導
大部分干細胞進入體內并不會分化成損傷部位的細胞,而是通過分泌活性因子(包括細胞因子、外囊泡等信號分子),調節免疫或促進組織修復。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間充質干細胞治療。
通常,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會很快消失,主要通過旁分泌發揮功能。
間充質干細胞的療效是基于其免疫調控功能和血管再生功能來發揮,這些功能主要通過分泌活性因子實現。截至2021年8月12日,全球間充質干細胞臨床試驗已經超過
1300項,用于治療各種退行性和炎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關節炎、GVHD、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尿病足等。
間充質干細胞通過靜脈輸注后,一開始絕大部分都會滯留在肺部,之后部分細胞遷移至其他組織器官以及損傷部位,在過程中釋放各種活性因子(包括細胞因子,外囊泡
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植的細胞逐漸消失。筆者認為,凋亡的間充質干細胞在凋亡過程會釋放凋亡小體,凋亡小體可被內源性組織干細胞吞噬,進而調控涉及干細胞
調控的信號通路,對其進行細胞功能活性的調節。少數存活下來的間充質干細胞,通過旁分泌效應,分泌活性因子,激活損傷組織的內源性干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成新
的組織,從而達到損傷修復的目的。
外囊泡三劍客
“分泌效應,信號引導”,這一治療原理除了用于干細胞治療,也應用在很多干細胞衍生技術,比如外囊泡/外泌體等。
干細細胞療法是當今醫學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熱門的方向之一,取得了令人興奮的成果。每一項成功的干細胞臨床試驗,涉及生物學特性、適應證的選擇,給藥方式的選擇,細胞的選擇和給藥劑量的選擇,這些都是臨床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
2022
03-16
2022
05-12
2022
06-26
2022
04-07
2022
05-18
2022
06-22
2022
04-15
2022
06-08
2022
04-16
2022
04-08
2022
03-31
2022
03-19
2022
03-17
2022
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