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成功治療典型案例發表時間:2021-09-13 17:30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人類已進入了細胞治療時代。 細胞治療為包括腫瘤在內的百余種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被認為繼手術、化療、放療、靶向藥物后最具前景的治療手段,也是目前全球科研和臨床研究的重點領域。
針對干細胞的科研和臨床研究進展火熱,那干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進度如何?想必這是所有深陷疾病困擾的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其實,干細胞治療已經在多種疾病上廣泛應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就細數下干細胞成功治療的典型案例。 心血管系統疾病左心發育不良綜合征 2016年11月28日,在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的手術室中,患有先天左心發育不良綜合征(HLHS)的Josue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的注射,利用干細胞的分化作用,增加心肌細胞,修復了受損的心臟。接受手術后,Josue的狀況穩定。 下肢靜脈潰瘍 2016年,70歲的陳女士因右下肢靜脈潰瘍引發慢性創面,輾轉治療近9個月都無法愈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創傷和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專家付小兵教授應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新技術,對陳女士的慢性創面進行治療。55天后,陳女士的傷口完全愈合,治療效果明顯。 代謝疾病糖尿病 在干細胞技術之前臨床上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依賴體外給予胰島素或藥物降低血糖,同時配合飲食調理和運動。 在我國,已有三甲醫院開展了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II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大多數患者都達到血糖降低,胰島素減量的效果,部分患者甚至停止用藥。與此同時,患者體質增強了,亞健康狀態也得到一定程度糾正。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探究間充質干細胞聯合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不進行免疫治療情況下對I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療效,結果顯示,對42位患者的治療效果良好,C-Pep上升105.7%,胰島素49.3%,HbA1c下降12.6%,快速血糖下降24.4%,胰島素需求量下降29.2%。 糖尿病并發癥 間充質干細胞在糖尿病并發癥上的應用前景更為廣闊。 糖尿病足 陜西省人民醫院在無菌條件下,為5位Ⅱ型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足患者按3cm×3cm間距于患處多點肌內注射間充質干細胞懸液,病變嚴重者足部按1cm×1cm間距注射,潰瘍周圍重點注射,治療后足部疼痛和麻木程度明顯減輕,間歇性跛行顯著改善,潰瘍全部愈合。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徽省醫院向53位II-IV級糖尿病足患者的病肢潰瘍部位多點注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三個月,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療效明顯,皮膚溫度,踝-臂壓力指標,皮膚氧張力及跛行距離均有穩定提升。 糖尿病腎病 第二軍醫大學福州總院臨床醫學院與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向15位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靜脈輸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患者血壓、血糖、C 肽值及腎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在改善舒張壓、腎功能方面的臨床療效方面,治療組優于口服纈沙坦+皮下注射胰島素的對照組患者。 神經系統疾病帕金森病 我國第一例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在石家莊醫院完成。來自印尼的76歲老人謝喜云患帕金森病十幾年,右手三個手指肌肉強直收縮,身體僵硬,吞咽困難,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在接受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幾個小時,就能順利進食,身體其他癥狀明顯好轉。 中國醫科大學的孫麗博士將含有間充質干細胞的懸液通過頸動脈植入10位帕金森病患者體內,患者移植后,行走姿勢、震顫程度,自主運動及坐、起運動能力得到提高,不但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的發病進程,而且有效改善受損的腦組織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失眠癥 浙江武警總隊醫院的王亞莉醫生為19位失眠癥患者靜脈輸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性失眠,這些患者均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總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移植治療后1個月,患者的睡眠改善作用同口服藥物相當;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好于口服藥物,治療3個月后,患者的睡眠質量也明顯優于口服藥物,且一次治療作用可持續達1年之久,患者睡眠質量改善顯著。 消化系統疾病肝硬化 2005年,我國第一例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在北京軍區總醫院完成。 42歲的河南患者邢先生到醫院就診時已經全身黃疸,肝腹水,生命岌岌可危。醫院的姚鵬主任用一根導管通過股動脈,把自體骨髓干細胞懸液送到患者肝臟。一周后,患者狀態明顯轉好,腹水消失,能進食了,走路有勁了。5個月后到醫院復查,黃疸指數等八項生化指標全部恢復正常,原先已經萎縮的肝臟竟長大了一圈。 如今國內已有數千例肝硬化患者從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中獲益。 解放軍302醫院研究發現,對照常規治療患者,22位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生命質量明顯提升。 鄭州人民醫院曹巍博士發現,22位接受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程度均優于常規治療患者,患者臨床癥狀和檢測指標均得到改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肝硬化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潰瘍性結腸炎 2010年起,奧克生物聯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開展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長期有效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的近期有效率達到87.5%。該成果在《Experimental andTherapeutic Medicine》上刊登。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修復受損的結腸粘膜。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并且可通過分泌大量細胞因子,調節免疫微環境,發揮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組織再生、抑制組織纖維化形成等作用,在臨床醫學中具有極大的治療潛力。 運動系統疾病股骨頭壞死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人體股骨頭壞死在國外已有報道。法國科學家移植治療116例股骨頭壞死患者效果顯著,其中87.3%的患者髖關節疼痛緩解;78.4%的患者關節功能改善;80%的患者行走間距延長。 吉林一位許姓小伙在一次攀巖活動中從高處摔下來,送到醫院檢查,雙側股骨頭已壞死變形。按照常規治療方法,應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是人造股骨頭的壽命一般在10-15年,小許才27歲,一輩子需要不停地更換人工關節。沈陽463醫院的楊曉鳳主任將間充質干細胞經過技術處理后注入小許的股骨頭,兩周后小許就可以下地行走了。10個月后,小許來醫院復查,他的股骨頭周圍已長出豐富的血管,表明移植的間充質干細胞促使壞死變性的股骨頭修復新生。 退行性關節炎 20世紀90年代,Brittberg等開始利用自體軟骨細胞修復軟骨損傷取得了一定效果,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間充質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分化為各種組織,修復關節表面軟骨和軟骨下骨損傷。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骨科和外傷學系的Akgun等對14例骨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中,對比間充質干細胞和軟骨細胞的修復效果,發現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患者膝關節損傷和骨關節炎評分(KOOS)及視覺模擬評分(VAS)的改善更顯著。 美國西北儲備大學醫學院和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大學醫院的Wakitani等利用間充質干細胞進行臨床試驗,試驗組將混有間充質干細胞的膠原蛋白凝膠植入患者的關節軟骨損傷處,對照組只植入等量膠原蛋白凝膠,兩組患者關節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是只有試驗組在損傷處發現透明軟骨生成,他們對41例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患者進行長達11年的隨訪,未發現任何嚴重的并發癥。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不孕不育 子宮內膜受損嚴重,是很多不孕不育女性的噩夢。現在通過間充質干細胞再生技術修復子宮內膜,可重圓女性的母親夢。 南京鼓樓醫院婦產科胡婭莉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教授團隊聯手,首次在國際上成功研制出膠原支架復合間充質干細胞的方法,結合傳統宮腔鏡技術,實現了受損子宮內膜的功能性修復,幫助3名患者實現做媽媽的夢想。 江蘇鹽城的胡女士在31歲到34歲時,經過三次自然流產,因為流產清宮手術,子宮腔嚴重粘連。南京鼓樓醫院利用間充質干細胞8個月修復了她的子宮內膜,使她成功懷孕,并于2014年7月17日誕下了國內第一位“再生醫學寶寶”。 南京鼓樓醫院的間充質干細胞“子宮內膜再生”術已先后讓13位重度子宮腔粘連致不孕的患者成功受孕并分娩,共計誕生14名健康的“再生醫學寶寶”。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