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療法在糖尿病并發癥中的臨床試驗進展發表時間:2021-08-12 17:27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糖尿病(DM)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隨著病情逐步加重,還伴有其他嚴重并發癥,對人類生存質量產生一定影響。 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并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常見糖尿病導致的病變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心肌病變登。 間充質干細胞 (MSCs)因 其自我更新和可分化為3個胚層細胞的能力,而成為糖尿病β細胞替代治療的另一可供選擇的細胞來源。 間充質干細胞作為治療DM的新型代表方法,具有胰島素分泌細胞潛能、免疫調控、抗炎和組織損傷修復等功能。由于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血管再生等病理生理作用,且倫理問題較少,間充質干細胞已經成為一種具有良好前景的DM治療方法。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糖尿病動物血糖的調節作用 臨床前動物研究結果顯示: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控制高血糖的機制可能是直接分化成胰島素分泌細胞,通過免疫調節機制阻止內源性T細胞對胰島β細胞的損傷,或通過某些未知因素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研究者通過對DM小鼠進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發現:這些細胞并未明顯降低血糖水平,而是降低了胰腺損傷程度。 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相關病變的治療作用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治療作用研究顯示:MSCs能夠有效改善模型大鼠血視網膜屏障功能,對修復大鼠血視網膜屏障損傷起積極作用,可明顯 降低模型動物的血糖水平。 動物模型實驗結果提示:移植間充質干細胞可對視網膜病變起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其具體治療方式及安全性仍需進一步探討。 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作用研究顯示:骨髓MSCs可定向遷移至受損的腎臟,分泌細胞因子,并調節免疫反應,保護腎功能和結構,修復腎臟損傷。MSCs能清除細胞的毒性分子或促進血管再生,減輕對腎臟的損害,改善腎臟血供;MSCs還可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降低血糖、尿糖水平及損害腎細胞的重要因子。 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DPN)的治療作用主要治療方式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環、提高組織和神經細胞的血供及氧供以及營養神經。 王強等通過觀察移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療效發現:人臍帶間充質移植可改善DPN周圍神經的神經傳導、臨床癥狀及血糖水平,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因此,間充質干細胞可作為DPN治療的可行手段。 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足(DF)的治療作用Lin等發現:采用人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DF能有效地促進DF血管形成和潰瘍愈合。 張文等通過比較不同來源的干細胞發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能更好地修復已損傷的血管和神經,恢復微循環的血供,使肢體缺血癥狀得以改善、血流量增加、疼痛減輕。干細胞移植是一種治療DF的安全有效方法,而其遠期效果等仍待觀察。 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療作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能夠在梗死的心肌 細胞中分化為心肌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改善心肌收縮力及血流灌注情況,改善心臟功能; 動物實驗結果表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不僅對心臟組織可進行再生性修復,還可調節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的活性,抑制心肌纖維化。因此,進一步研究間充質干細胞功能作用,可能為DCM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臨床案例Bhansali等研究者對30例T2DM患者進行了自體骨髓來源間充質干細胞( ABM-MSCs)、自體骨髓來源單個核細胞(ABM-MNCs) 以及安慰劑治療 (每組10例患者)。 2個治療組患者治療12個月后,患者胰島素需求量均減少。 在安全性方面,1例患者在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術后出現局部血液外滲,并于1周后癥狀消失。在整個研究期間,未發生嚴重低血糖事件。至隨訪結束,PET-CT未發現任何患者身體異常。 展望綜上所述,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多分化潛能、免疫調節作用、易獲取和無倫理學問題等優勢,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良好。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有望成為一種高效、理想的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方法,且其應用領域將逐步擴大。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