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探究: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60例腦梗死的療效觀察發表時間:2021-03-20 14:56作者:中科干細胞 腦梗死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疾病,具有高致殘率和致死率。神經干細胞能夠促進腦細胞產生多種神經營養因子,這些因子能通過清除自由基,減低興奮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各種途徑發揮神經保護作用,從而達到減少細胞凋亡的發生。神經干細胞移植為腦梗死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目的:觀察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 。 方法:將60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靜脈注射組14例,腰椎穿刺組18例和對照組28例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除常規治療外,靜脈注射組經肘靜脈輸注神經干細胞;腰椎穿刺組通過腰椎穿刺蛛網膜下腔植入神經干細胞。3組治療前后均行功能獨立性量表(FIM)評分 。 觀察指標:3組均于治療前后采用國際通用的功能獨立性評分量表(FIM)進行功能獨立性評分 ,于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后進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生活自理能 力、括約肌控制能力、活動能力、行動能力、理解交流能力 、社會認知能力。 FIM的總分為126分 ,評定分數高提示功能獨立性好 。 結果 治療前對照組 、靜脈注射組和腰椎穿刺組的FIM評分分別為(73.9 ±5.9)、(74. 0±6.1)、(74.1 ±6.2)分 ,治療后對照組、靜脈注射組、腰椎穿刺組的FIM評分分別為(85.3 ±6.5)、(95.2±6.9)、(102.6 ±9.4)分。 治療前,對照組 、靜脈注射組 、腰椎穿刺組的FI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治療后,靜脈注射組與對照組的FIM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腰椎穿刺組與對照組的FIM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腰椎穿刺組與靜脈穿刺組的FIM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經采用這一技術完成干細胞治療后,病人的高肌張力狀態明顯緩解,肌力明顯增強,步態明顯改善,隨著時間的推移,療程的繼續,病人語言能力也有明顯的恢復和改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的機制 (1)可減少神經細胞的過度凋亡,減少腦梗死誘導的炎癥反應 ; (2)促進VEGF、BFGF等因子的產生而刺激血管新生,誘導腦梗死區域血管的形成 ; (3)補充腦梗死后缺損的神經細胞, 修復殘存髓鞘的神經纖維和新生的神經纖維形成髓鞘,保持神經纖維的完整性 。 以上綜述 研究結果表明 ,應用腰椎穿刺經蛛網膜下腔注射神經干細胞治療腦梗死比靜脈注射途徑更加顯著提高患者的FIM評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神經系統后遺癥,改善預后和提高生活質量 。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