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82例骨關節炎臨床應用效果觀察發表時間:2021-03-03 15:30作者:杭吉泰迪干細胞研究院 骨關節炎為臨床常見病,國內的統計數據顯示,男性與女性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可達25%與55%。 該病具有隱匿性,大多數患者發病后會出現關節畸形或攣縮,且伴有明顯疼痛、站立困難等癥狀,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甚至會喪失勞動能力。 因此探討臨床治療該病的有效療法非常重要。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實質組織器官再生修復功能,用于治療骨關節炎,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目的 探討分析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效果和機制。 方法 選出吉林某醫院風濕免疫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2例骨關節炎患者,根據療法不同分為A組與B組,各41例。A組中男17例,女24例;年齡51~84歲,平均年齡 (67.20±12.63) 歲 ;病程6個月~7 年,平均病程 (3.17±1.75) 年。B組中男16例女25例 ;年齡51~83 歲,平均年齡 (67.24±12.70) 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病程 (3.20±1.81) 年。 A 組患者予以塞來昔布治療,B組患者予以塞來昔布聯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 評分、骨性關節炎指數量表 (WOMAC) 評分及軟骨缺損最大徑。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治愈:關節功能復常,疼痛消失,生活不受限;顯效:關節功能基本復常,輕微疼痛,生活稍受限;有效:關節功能提高,中度疼痛,生活受限 ;無效:關節功能未改善,重度疼痛,生活明顯受限。總有效率 =( 治愈+顯效+有效 )/ 總例數×100%。 ②關節疼痛程度:應用VAS評估,無痛為0分 ,劇痛為10分 ,中間部分表示 不同程度的疼痛 ,得分越低提示疼痛越輕微。 ③骨性關節炎指數:應用WOMAC評估,評價項目包括疼痛、 晨僵、身體功能3部分,共24題 ,每題0~4分,總分0~96分,評分越低提示骨關節炎癥狀越輕微。 ④軟骨恢復情況:應用飛利浦Achieva型1.5T場強磁共振機 ,選擇膝關節表面線圈,運用 RA1000 PACS 系統終端 (GE公司 ) 顯示的掃描定位線 ,測量各序列上膝關節治療前后的軟骨缺損最大徑。 結果: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B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WOMAC評分及軟骨缺損最大徑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 WOMAC評分及軟骨缺損最大徑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B組的VAS評分(1.65±0.21)分、WOMAC評分(15.51±6.15) 分均低于A組的 (2.93±0.48)、(22.84±7.68) 分,軟骨缺損最大徑(7.83± 2.50)mm2小于A組的 (10.89±2.76)mm2,見表2。 結論: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在骨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得到了一致認可,臨床療效確切。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三大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于 1、抑制成纖維細胞樣滑膜細胞與破骨細胞的活性; 2、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和趨化因子的濃度; 3、誘導抗原特異性細胞的產生。 哈承志等研究報道指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在改善膝關節骨關節炎癥狀及延緩骨關節炎進展方面可發展顯著作用,能明顯提高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0.24%高于A組的73.1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WOMAC評分及軟骨缺損最大徑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治療后,B組的VAS評分 (1.65±0.21) 分、WOMAC評分 (15.51±6.15) 分均低于A組的 (2.93±0.48)、(22.84±7.68) 分,軟骨缺損最大徑 (7.83±2.50)mm2小于A組的 (10.89±2.76)mm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由此證實,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可發揮良好療效,與國內外的相關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骨關節炎的效果顯著,且可有效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抑制關節骨滑膜炎癥反應,促進軟骨恢復,值得推行。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