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和安全性初步評價發表時間:2022-07-01 21:33 2型糖尿病 (T2DM) 是一種由營養過剩和活動不足引起的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損傷引起的代謝應激。持續的高血糖導致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癥。對于患者來說,維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以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非常重要。因此,探索最佳血糖控制或β細胞替代的新策略勢在必行。 糖尿病的概念 雖然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和口服降糖藥均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很多患者僅靠這些選擇很難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最終大部分患者將需要胰島素治療。然而,胰島素治療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并且經常與低血糖發作有關。因此,探索最佳血糖控制或β細胞替代的新策略勢在必行。 XYLi及其同事設計了一項使用人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 (hUCB-MSC) 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疾病的臨床研究,并表明hUCB-MSC移植后血糖水平和所需胰島素劑量降低伴隨著糖尿病患者臨床特征的改善。然而,逆轉高血糖的確切機制仍然未知。已經在胰島素敏感組織和胰島中證明了一種慢性炎癥過程,這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破壞。 近年來,多項動物研究和臨床試驗表明,間充質干細胞(MSC)移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和β細胞功能。 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心肌梗死、肺損傷、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疾病中表現出抗炎作用。此外,間充質干細胞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發揮免疫調節作用。 臨床研究發現,沃頓氏凝膠間充質干細胞 (WJ-MSC) 移植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種治療選擇,其機制可能涉及炎癥和免疫調節的改善。 基于這些觀察,研究人員啟動了一項前瞻性I/II 期研究,該研究使用WJ-MSCs治療T2DM患者。在本報告中,我們探討了干細胞移植在T2DM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并在治療后隨訪12個月。 方法:招募了23名患者(16名男性和7名女性);1名男性患者因不明原因退出研究。患者的平均 (±SD) 年齡為52.9±10.5歲,平均病程為8.7±4.3年。他們的基線人口統計和生化參數總結在表1中。 表1患者的基線特征納入的22例患者中,17例接受了外源性胰島素輸注,平均劑量為0.49±0.22IU/kg/day,最大劑量為1.2 IU/kg/day;這17名患者中有7人同時接受了口服降糖藥。其他患者僅接受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或阿卡波糖)。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了WJ-MSC移植。患者除常規糖尿病治療外未接受其他治療,在住院和隨訪期間保持正常飲食和生活習慣。所有患者均隨訪12個月。 主要觀察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和C肽水平的變化,次要終點包括胰島素劑量、空腹血糖 (FBG)、餐后血糖 (PBG)。 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移植后呈進行性下降,治療后3個月降幅最大(基線8.20±1.69%;1個月7.08±1.09%;3個月6.89±0.90%)和3個月與基線相比),并且在6個月的隨訪中穩定在6.91±0.96%(p<0.01)和在12個月的隨訪中穩定在7.0±0.60%(圖1A),表明干細胞治療的持久效果。 圖1 在12個月的研究期間 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的變化 A:基線和1、3、6和12個月之間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變化 B:在基線和1、3、6和12個月之間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的變化 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在干預后不同時間呈下降趨勢,治療后6個月降幅最大(基線7.53±2.67mmol/L;6個月7.12±1.81mmol/L;6個月P<0.05)基線),并在12個月的隨訪中穩定在7.18±1.8mmol/L(P<0.05)。 餐后2h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顯示干細胞移植后1個月降幅最大,隨后在隨訪期間的不同時間點緩慢回升。(基線14.96±4.54mmol/L;1個月,11.43±3.32mmol/L;3個月,12.19±4.24mmol/L;6個月12.31±3.67mmol/L;和12個月,12.25±3.83mmol/L;1、3、6 個月和12個月時P<0.05-月隨訪與基線相比)(圖1B)。 C肽水平:空腹血清C肽水平在第1個月開始下降,然后逐漸升高,直到第6個月達到峰值,第12個月再次略有下降(基線1.29±0.83ng/mL;1個月,1.03±0.93ng/mL;3個月,1.49±0.94ng/mL;6個月,1.95±1.3ng/mL;12個月,1.86±1.0ng/mL;與6個月和12個月的隨訪相比,P<0.05基線)(圖2A)。 圖2 12個月研究期間C肽水平和β細胞分泌功能的變化。 A:基線和1、3、6和12個月之間空腹C肽水平和OGTT餐后2小時C肽水平的變化 B:用HOMA-2B評估β細胞分泌功能 β細胞功能:12/22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C肽值在模型 (HOMA) 范圍內。HOMA-2B從基線時的65.99±23.49%顯著增加至6個月隨訪時的98.86±43.91%(P<0.05)和12個月隨訪時的86.0±37.1%(圖2B),而在1個月和3個月的隨訪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胰島素需求和口服降糖藥:在干細胞輸注后,17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的胰島素需求逐漸減少(0.49±0.22IU/kg/天;1個月,0.34±0.20IU/kg/天;3個月,0.27±0.25IU/kg/天;6個月,0.20±0.17IU/kg/天;12個月0.23±0.19IU/kg/天;P<0.05在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隨訪與基線相比上升)(圖3)。 圖3 每日胰島素需求量隨時間的變化 該圖顯示了T2DM患者在干細胞移植后1、3、6 和 12 個月的胰島素需求 最后一次隨訪。總共有17名患者中的5名 (29%) 患者的胰島素需求減少了≥50%,總共,接受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治療的五名患者中有一名在治療三個月后完全戒除,無需重復使用,僅通過飲食和運動干預即可很好地控制血糖。停藥時間為9個月,直至最后一次隨訪。其余四名患者的口服藥物需求減少了>50%。 不良事件:干細胞移植的副作用包括22例患者中有3例出現輕度和中度發熱,一般發生在手術第一天,并自發恢復到正常水平;1例動脈介入術后第1天注射部位皮下血腫(7天后消退);一名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和頭痛,一周內自愈。討論:本次臨床案例研究中發現干細胞移植降低了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增加空腹C肽水平;降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胰島素需求和口服降糖藥物。研究人員發現靜脈輸注的MSCs可以抑制全身炎癥并改善胰島素抵抗。此外,我們發現治療效果與β細胞功能、全身炎癥和/或免疫調節的改善有關。 臨床研究數據表明,干細胞移植顯著降低了葡萄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改善了C肽水平和β細胞功能,干細胞治療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代謝控制和β細胞功能。治療機制可能涉及全身炎癥和/或免疫調節的改善。 干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潛力巨大,相信未來隨著這些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望實現糖尿病的徹底治愈!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