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6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研究進展發表時間:2022-01-19 17:38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產生病理性的自身抗體為特征,損害多種器官的功能,如腎、心血管、神經系統、骨骼肌和皮膚等。 系統性紅斑狼瘡傳統療法能控制大多數SLE患者的病情,改善預后,但是部分患者療效欠佳或不能耐受。而且傳統的治療手段存在感染、卵巢功能衰竭、惡性腫瘤、骨質疏松等副作用,可能對SLE患者的生存時間、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 干細胞移植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研究進展近年來,干細胞移植技術是新興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干細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并且有強大的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能力。 間充質干細胞是來源于發育早期中胚層的成體干細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潛能、損傷組織修復功能和免疫抑制能力。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移植(MSCT)作為新的治療手段被應用于難治性和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 干細胞移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主要機制(免疫調節作用)許多研究證實系統性紅斑狼瘡缺陷MSC對機體免疫調節存在異常,抑制T、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活化能力受損,減弱抗體分泌功能,抑制NK細胞的激活,調節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分泌相關細胞因子能力下降,多條通路受損導致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和器官損傷 。 間充質干細胞可能通過影響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抗原提呈細胞及細胞因子而起到免疫調節的作用。 干細胞移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研究進展基礎研究 Chang等用人臍帶血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HUCB-MSCs)治療NZB/WF1狼瘡鼠,降低anti-dsDNA,減輕腎臟損害并延長壽命。 臨床研究干細胞移植治療6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應用案例研究人員選擇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應用糖皮質激素聯合CTX(環磷酰胺)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移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 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29例(占96.7%),對照組治療有效18例(占60.0%),顯示結果具有治療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的血小板(PLT)、白蛋白(ALB) 、C3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其SLE疾病活動指數(SLEDAI)、尿蛋白質(UPro)、紅細胞沉降率(ESR)、高敏性C反應蛋白(hsCP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兩組WBC、C4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結論:在應用糖皮質激素聯合CTX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是治療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有效方法。 干細胞移植在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癥的應用也有顯著的臨床療效Liu等利用BM-MSCs/UC-MSCs治療難治性狼瘡腎炎,隨訪12月發現腎臟病變緩解率達到60.5%,雖然22.4%的患者出現了反復,但與治療基線相比,腎小球濾過率顯著升高。 間充質干細胞用法、用量Wang等研究顯示,單次和雙次輸注相比,在超過1年的隨訪時間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緩解率、復發率、疾病活動度、血清學改善并沒有出現顯著的差異。 干細胞移植的安全性干細胞移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安全性較高。在已發表的臨床研究中(總共356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除了1例患者在輸注UC-MSCs開始后5分鐘時出現輕度的頭暈、發熱(很快得到緩解),另外1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上呼吸道感染外,未見其他不良反應報道。 展望與問題挑戰研究證實了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學特性以及多分化潛能,為間充質干細胞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的支持,讓人們認識到干細胞移植可能是治療難治性和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一種新方法。 目前主要面臨的問題有:最佳的治療時間、劑量及頻率、治療間隔、輸注途徑、治療前、后用藥等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期待更大規模、更完善的臨床及基礎研究為干細胞移植在臨床中的應用提供更充分、有力的證據,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干細胞治療方法。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