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已超3500例發表時間:2022-06-26 00:46 前言:免疫穩態的破壞,自身耐受的喪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基礎。重建免疫穩態可以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細胞治療是一條重要途徑。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學會(EBMT)記錄超過35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細胞治療臨床,是目前此類研究最大的數據庫,分析這些數據,有助于我們選擇合適的研究和開發方向。 01 疾病分布 統計時間為1994年至2021年,總計3502例臨床。 排在第一位的是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MS)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白質炎性脫髓鞘病變為主要特點的自身免疫病,總計1875例,占53.5%。 這個比例與多發性硬化癥全球發病率相關,北美和歐洲發病率高,超過100/10萬。 國內發病率低,2020年天壇醫院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發表了國內多發性硬化癥發病率數據:兒童0.055/10萬,成人0.288/10萬。所以相應中國注冊的細胞治療MS的臨床數量也比較少,只有幾十例,如下圖 第二位是系統性硬化?。╯ystemic sclerosis,SSc),臨床上以局限或彌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征的,可影響心、肺、腎和消化道等器官的結締組織疾病。 克羅恩病(215例)、類風濕性關節炎(169例)、系統性紅斑狼瘡(112例)則排在3-5位。 02 時間分布 第一個高峰期是1999年,第二個高峰期是2015-2019年,最近兩年下降明顯,可能是受新冠流行的影響。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細胞治療 目前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主要包含3類細胞:間充質干細胞、調節性T細胞、髓源性抑制細胞。 1. 間充質干細胞 當間充質干細胞處于促炎細胞因子( IL-1β, TNF-α, 和IFN-γ)的環境中時,會增強免疫抑制活性,分泌抑制性因子(TGF-β,PGE2、IDO等)或者通過細胞間接觸抑制效應細胞,并誘導調節性T細胞。可以參考之前文章: 現在使用較多的是臍帶血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和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AD-MSCs)。 商業化較好的是比利時公司TiGenix,2018年被武田5.2億歐元收購。其開發的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產品Cx611進行了類風濕性關節炎(NCT01663116)和細菌性肺炎(NCT03158727)臨床研究;Cx601目前在進行多項克羅恩病的臨床研究(CT03279081,NCT04701411,NCT05113095)。 挑戰:間充質干細胞的異質性,以及多次使用之后出現類似于移植排斥的反應。 2. 調節性T細胞 調節性T細胞作為免疫穩態維持的主力軍,基于Treg的多個臨床已經開展。 3. 髓源性抑制細胞 髓源性抑制細胞已經被報道可以抑制多種免疫細胞的效應功能,是備受關注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參考閱讀:腫瘤MDSCs表型及四類藥物。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前研究的結果是相互矛盾的。有些研究顯示MDSCs可以增加CIA小鼠模型中的Th17細胞,加重疾病,而有些研究則顯示MDSCs可以減少Th17細胞,具有治療潛力。 因為臨床前數據的不一致,目前沒有臨床研究使用MDSCs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參考資料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