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國愛眼日 | 干細胞移植幫助眼部疾病患者重見光明發表時間:2022-06-06 17:52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么白……如果我能看得見,生命也許完全不同……”一首《你是我的眼》在各類綜藝節目中常能唱哭全場。研究表明,人類接收到的信息90%來自視覺,眼睛的健康對于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2022年6月6日是第27個“全國愛眼日”。今年宣傳教育主題是——關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根據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首份《世界視力報告》,目前全球有超過24億人視力受損或失明,其中有10億人是因近視、遠視、干眼,角膜疾病、視網膜、視神經疾病黃斑變性、眼外傷等疾病,并且許多導致失明的疾病目前很難干預。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技術已被應用到眼疾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并相繼取得成功。2015年。歐盟批準干細胞療法Holoclar?用于治療因物理或化學因素所致眼部灼傷導致的中度至重度角膜緣干細胞缺乏癥。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干細胞技術已經被應用到多種眼部疾病的治療研究中,很多視力受損甚至失明的患者在干細胞的幫助下重獲光明。 2020年,著名眼科醫生陶勇就發表過干細胞對近視的治療的看法。他表示高度近視治愈是完全有可能的,當未來干細胞技術發達之后,一定可以治愈。 01.日本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治療角膜疾病,三人恢復視力2022 年 4 月 6 日,日本大阪大學教授西田幸二團隊宣布,4名患有重度眼疾的患者在移植了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制備的角膜組織后,目前3人已恢復視力,基本可以正常生活。 接受移植手術的4名患者年齡在30歲到79歲之間,均患有一種叫做“角膜緣干細胞缺乏癥”的眼疾,導致角膜渾濁,視力嚴重下降。 該團隊用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財團儲備的他人iPS細胞制作角膜細胞,經過培養加工成厚度0.05毫米的薄膜狀。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向患有導致視力低下甚至失明的“角膜上皮干細胞缺乏癥”的4人(30~70多歲男性和女性)進行了移植。 此后經過1年觀察,未發生排異反應等,全部患者癥狀均有改善,其中3人的矯正視力提高,有患者從0.15升至0.7。 西田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將這個技術推廣到全世界。” 研究小組表示,鑒于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證實,最快將于明年啟動臨床并申請政府審批,使其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02.英國利用干細胞治療黃斑變性,兩名患者恢復視力2018年《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報道了2名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成功恢復視力的研究。這是由英國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開展的I期臨床試驗,2名患者在植入胚胎干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后,原本將要失明的眼睛恢復了視力,且能正常視物、閱讀。 黃斑變性(ARMD)可以說是中老年人的視力“殺手”,也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原因。在黃斑變性的演變過程中,成體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首先受到損害,進而使光感受器細胞(視錐?視桿細胞)等發生退行性改變? 英國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利用人體胚胎干細胞培養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將它嵌入一個支架中,形成一張40微米厚、6毫米長、4毫米寬的“補丁”。然后,他們把這張活細胞補丁植入患者失明眼睛的黃斑后,替代原來的病變細胞。整個手術耗時兩小時。 兩名患者原本已經不能閱讀,手術一年后能“佩戴正常眼鏡緩慢閱讀”,大概每分鐘能閱讀60個至80個單詞。 03.干細胞治療嚴重性化學灼傷,讓失明25年的他恢復了視力44歲的James O’Brien25年前在倫敦南部的一次潑酸襲擊中被人噴上氨水。由于這次事故,他的右眼表面被燒傷,完全失明。25年過去了,多虧了接受干細胞治療,James O’Brien又能夠用右眼看東西了。
2018年,Sajjad Ahmad醫生和倫敦Moorfields眼科醫院的一組外科醫生從O’Brien的健康左眼中取出干細胞,在實驗室里培養了幾個月。在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健康干細胞后,外科醫生將他右眼的疤痕組織切除,用健康的干細胞替換。2019年6月,等待眼部組織穩定下來,醫生給O'Brien做了角膜移植,以完成該手術從而恢復視力。 “能夠第一次清楚地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最激動的時刻。”O’Brien說,“這真是太棒了,并且絕對改善了我的生活質量……以前,有時候孩子們會看著我的眼睛驚恐的退縮,而這些再也不是問題了?!?/p> 這一開創性的手術無疑將為受害者的治療帶來巨大的福音。Ahmad博士希望繼續為那些因化學物質而失明或視力減退的病人開展這種手術。 04.干細胞治療兒童白內障,12名患兒成功再生出功能性晶狀體先天性白內障是常見的致盲病,嚴重影響嬰幼兒視力發育,是造成兒童失明和弱視的重要原因。 在第十一屆中國干細胞年會上,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劉奕志表示,“相信不久后,干細胞治療兒童白內障就能廣泛用于臨床?!?/span> 運用干細胞分化晶狀體,治療兒童白內障的研究,目前已進入到臨床試驗階段。假若得以臨床應用,則意義重大。青光眼等視力受損的患者,也有望“看”到希望。 2016年,中山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內源性干細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狀體,首次實現了人體有生理功能的實體組織器官再生,并用于臨床治療先天性白內障,開辟了干細胞修復組織器官的新方向。在臨床研究中,12名兩歲以內的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接受了這種干細胞療法,術后再生出功能性晶狀體,臨床研究證實了干細胞在治療先天性白內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項研究還被世界知名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評選為“2016年度生命科學8大突破性進展”。 總而言之,隨著干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干細胞治療因化學物質導致雙眼失明或因退化而失去視力的技術已經日臻完善,在治療色素性視網膜炎、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等視力喪失方面的疾病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干細胞技術有望幫助到更多人重見光明。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