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同樣是干細胞,價格差異卻這么大發表時間:2022-03-16 17:41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為什么同樣是干細胞,價格差異卻這么大?近年來,國家對干細胞臨床研究的重視逐年增強干細胞療法也成績斐然。不僅有央視公開報道的成功案例、權威期刊雜志發表的研究成果,更被廣泛知曉的就是干細胞在新冠疫情的突出表現。 越來越多的人對干細胞療法躍躍欲試,但一了解干細胞市場,就開始疑惑。 首當其沖的就是價格問題。美容院千元/療程的干細胞護膚隨處可見,醫療機構動輒上百萬的干細胞療法也有所耳聞,為什么同樣是干細胞,價格差異會這么大?難道回輸昂貴的干細胞就是交了“智商稅”? 下文就為大家揭開干細胞療法的價格之謎。 干細胞是藥物有嚴格的制備流程首先,要著重強調一點,在我國,干細胞按藥品、技術管理的“雙軌制”監管。企業的干細胞制劑鼓勵按藥品申報,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NMPA)監管;醫療機構主導的生物醫學新技術,即醫院制劑可按醫療技術進行管理,由衛健委監管。 藥物:國家藥監局批準注冊(歷時長達14年)后方可臨床應用。一般被準許單位為醫藥企業。 醫療技術:地方醫療監管機構準許(較快)后即可應用。一般被準許單位為醫院。 眾所周知,藥物的研發、制備、應用都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 而干細胞療法又與大多數傳統藥物有所不同,傳統藥物可以大量制造和儲存使用。而細胞療法涉及活細胞,需要特殊的工藝流程來進行生產、運輸、儲存、以及病人使用。 因此,干細胞療法的研發、制備、儲存及應用流程比一般傳統藥物更加嚴苛。這對研發生產干細胞藥品的醫療公司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干細胞機構至少具備以下四點才算一家“靠譜”的機構: 資質專利:資質是客觀反映一家企業合法合規經營的證明,也是對消費者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而專利證書則可以說明企業的科研實力。 臨床合作:為了保證干細胞療法的實際功效,最好選擇與三甲醫院有臨床合作的醫療機構。 硬件設備:干細胞療法對細胞活性有極高要求。包括生產車間的潔凈度、運輸條件、檢測過程等都需要符合嚴格標準。 專家團隊:專家團隊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只有經驗豐富、科研底蘊深厚的專家團隊才能保證醫療機構的專業水準。 所以,在衡量細胞療法價格的同時,出于對生命安全的考慮,請大家務必擦亮眼睛進行選擇。 干細胞不是“奢侈品”但也不親民2022年3月01日,醫藥圈迎來了重磅消息:FDA 批準了傳奇生物/強生的 BCMA CAR-T 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研發代號:LCAR-B38M/JNJ-4528)在美國的上市申請(BLA),用于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 這是中國首個獲FDA批準的細胞治療產品,也是全球第二款獲批靶向BCMA的CAR-T細胞免疫療法。據悉,西達基奧侖賽的定價為46.5萬美元。 細胞藥物高昂的價格令人咂舌。其實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01 研發成本 每一類新藥研發其實都存在“1010”現象,即需要耗費(大于)10億美元的資金和超過10年的時間。以羅氏制藥為例: 02 制作工藝 正如上文所提及,細胞藥物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活細胞需要液氮下長期儲存、定期的質量檢測,還需要配備專業的冷鏈運輸,這些都讓成本大大增加。 而且,細胞藥物目前的適應癥有限,患者群體并不廣泛,要想短期內回收成本,只能高價出售。 目前為止,價格最昂貴的是基因治療產品(Glybera)。Glybera是第一個在西方世界批準的基因療法,推出時在德國銷售成本接近100萬美元/治療。 奕凱達的市場價雖然還未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終定價絕不會是“親民價”。據了解,奕凱達的前身YESCARTA已經被納入美國醫保,即便如此,患者仍需自費20%的費用。 那么細胞藥物是否會被納入中國醫保呢?由于我國近年來老齡化情勢加劇,醫保開支一路上升,很多受眾更廣泛的藥物尚未納入醫保,醫保短期內為細胞藥物打開綠色通道的可能性不大。 已上市細胞藥物盤點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曾經獲準上市的間充質干細胞產品有18款,符合藥品定義的有10款。 Prochymal:移植物抗宿主病 Temcell:移植物抗宿主病 MPC:骨修復 CellGram:急性心肌梗死 Cartistem:退行性關節炎 Cupistem:克羅恩病 NeuroNATA-R: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Stempeucel:嚴重肢體缺血 Alofisel:克羅恩病 Stemirac:脊髓損傷 綜上所述,全球已上市細胞藥物的價格區間大致在2萬美元—20萬美元,不算“天價藥”但也絕不是“親民價”。希望科研工作者與國家能夠攜手努力,讓廣大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盡早用上安全、有效、實惠的細胞藥物。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