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技術為治療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選擇發表時間:2022-02-14 17:06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等運動癥狀為主,同時可出現感覺障礙、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非運動癥狀。 最新資料顯示在我國65歲以上老人患病率約1.7%,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PD患者數量會持續穩定上升,將給社會帶來更大壓力。 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質多巴胺(DA)神經元大量變性丟失和α-突觸核蛋白異常聚集所形成的路易小體的出現。PD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帕金森病已知的病因有以下幾方面:遺傳、環境毒素、人口老齡化加速、氧化應激、藥物所致、腦損傷。 目前,帕金森病是一個無法徹底根治的疾病,輔以藥物治療外,還有以腦深部電刺激為代表的手術治療等,但傳統的治療手段均無法逆轉神經變性,無法增加多巴胺能神經細胞的數目。因此尋求一種從病因上提高神經系統細胞數目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干細胞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干細胞在再生醫學、建立疾病模型及藥物篩選等領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應用價值。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作為一種從病因著手治療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其療效在諸多動物模型和臨床研究中已經逐步得到廣泛證實。 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的可能作用機制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的機制至今未明,比較流行的假說有以下幾種: ①細胞替代學說:移植的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或是刺激原有的內源性神經干 細胞替代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經元。 ②神經營養學說:間充質干細胞自身或分化為神經膠質細胞以后,可以分泌GDNF、BDNF、NT-3等神經營養因子挽救變性邊緣的神經元細胞,修復損壞的神經通路。 ③免疫調節學說: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同時還可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等多種炎癥因子的作用,有利于病灶部位修復。 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胚胎干細胞:ESCs進行PD治療應首先進行 體外分化,分化為DA前體細胞或DA神經元后再移植到PD動物模型中。早前,大鼠實驗證實了胚胎干細胞的移植可顯著緩解運動癥狀。 誘導多能干細胞:臨床前試驗也證實了人iPSCs源性DA神經元移植到食蟹猴PD模型后有顯著療效且并無成瘤。2016年和2018年,澳大利亞和日本已相繼啟動了iPSCs治療PD的臨床試驗。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的基礎研究Weiss等對28只PD模型大鼠進行干細胞移植,移植3個月后發現PD模型大鼠的旋轉行為明顯改善。 趙璨等將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注射到PD模型大鼠受損側的紋狀體和質內,結果顯示試驗組行為學癥狀明顯減輕,其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表達更豐富。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的臨床研究
小結:目前傳統的治療手段對帕金森病只能起到緩解癥狀、延緩疾病進程的作用。MSCs移植療法從理論上給患者帶來了逆轉疾病,徹底治愈的希望。MSCs移植療法目前已開展到臨床試驗階段。 從胚胎干細胞到誘導多能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科學家們正在嘗試多種途徑來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干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用于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技術在不斷探索和優化,為實現治療帕金森病提供了希望。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