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在治療皮膚疾病中的臨床研究進展發(fā)表時間:2021-12-25 17:59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間充質干細胞(MSC)在體外可以培養(yǎng)并且能夠向脂肪細胞、骨細胞及軟骨細胞等分化。MSC來源較廣泛,可以從多種組織中分離獲得,另外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在移植治療中降低了免疫排斥反應的發(fā)生率,使得MSC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優(yōu)勢。 MSC這種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及功能為其在臨床治療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目前主要可以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與軟骨病、移植物抗宿主病、腫瘤、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臟疾病等。 眾所周知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也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對保障人的健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皮膚病往往侵犯著我們的皮膚,幾乎所有的皮膚病病人都會瘙癢。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在治療皮膚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作一綜述。 干細胞移植技術與皮膚病干細胞移植技術促進傷口愈合:Luo等采用臍帶血MSC( UCB-MSC)作用于小鼠新鮮的皮膚傷口,對其愈合率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局部應用UCB-MSC的傷口收縮被抑制,并且上皮層增厚,皮膚組織修復,真皮嵴增加,纖維排列更規(guī)則,提示MSC不僅提高了傷口的愈合率,而且可以提高傷口愈合的質量。 干細胞移植技術在傷口愈合過程中減少瘢痕形成:瘢痕組織的形成是一種受傷后在傷口愈合過程中的炎癥反應,有研究表明應用MSC治療不僅可以促進傷口愈合而且能夠減少瘢痕生成。 Jackson等提出脂肪MSC(AD-MSC)可以減少瘢痕的形成,機制為調節(jié)T細胞反應、消除活性氧、阻止纖維化、促進血管生成及指導分化等方式。 干細胞移植技術與系統(tǒng)性硬皮?。?/span>系統(tǒng)性硬皮病是一種臨床上以局限或彌漫性皮膚增厚和纖維化為特征的疾病,可影響心臟、肺部、腎臟和消化道等器官的結締組織疾病。 liu等對8例硬皮病患者進行BM-MSC移植治療,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移植。隨訪三個月,6例患者康復狀態(tài)量表評分提高,肺功能保持穩(wěn)定,淋巴細胞沒有過多變化,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有明顯改變。 干細胞移植技術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SLE是一類累及腎臟、腦部、肺部及造血干細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Wang等對40例采用UC-MSC治療的SLE患者進行調查統(tǒng)計,33個月后抗核抗體(ANA)與抗ds-DNA抗體均明顯下降,狼瘡評估小組(BLAG)評估指標下降并呈現(xiàn)持續(xù)下降的趨勢,并發(fā)狼瘡腎炎(LN)的患者24h尿蛋白量也明顯下降,9個月及12個月后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LN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整體生存率為92.5%。 干細胞移植技術對銀屑病的治療及研究:銀屑病目前認為多與自身免疫功能相關,主要是由于T淋巴細胞的激活以及白細胞介素(IL)-2、IL-6、 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促炎性因子的過表達作用。 Wang等利用UC-MSC對6例>12年病史的尋常性銀屑病患者進行治療,分別采用了移植以及靜脈輸注的方法,治療后患者病情好轉,且5~6年內未復發(fā)。 干細胞移植技術對白癜風治療的可能作用:白癜風是一種獲得性色素脫失疾病,目前沒有一種明顯有效的治療方法。 Lin等以35例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自體移植黑色素細胞的方法對病灶周圍皮膚進行治療,獲得了24例復色效果明顯,8例復色較好,3例復色無效的結果。所以,間充質干細胞在白癜風治療上具有一定的潛力。 總結:間充質干細胞比較容易分離培養(yǎng),來源較廣泛,并且具有高度的分化潛能,值得臨床研究和應用。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試驗目前也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展,包括移植造血干細胞、修復組織損傷、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干細胞療法從發(fā)病根本環(huán)節(jié)去干預疾病,治療效果顯著。為皮膚疾病干預提供了新方向。 |
行業(yè)動態(tài)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