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干細胞療法在4類肝臟疾病中的臨床研究應用發表時間:2021-12-23 17:44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因為我們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經過它的加工才被人體吸收。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維持人的生命和內外環境穩定不可缺少的器官。它可以分泌膽汁,對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進行分解,促進消化;也可以將食物中的氨基酸合成人體需要的蛋白質;還可以將血液中多余的糖儲存起來,隨時供身體使用。此外,肝臟還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可以把小腸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由于肝臟的生理功能如此復雜,因此被人們稱為“人體的化工廠”。 干細胞應用前景干細胞基于其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及多向分化的潛能,使得干細胞基礎及轉化醫學研究成為當前國際上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隨著干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干細胞分離、培養、移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并應用于越來越多疾病的治療,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心肌損傷、骨關節炎、黃斑變性、糖尿病、肝臟疾病等。 目前,已有大量關于干細胞治療肝臟疾病的研究報道,初步驗證了其治療的一定有效性及安全性,因此,很多肝臟疾病科研學者也將目光投向了干細胞療法。 干細胞治療肝臟疾病的原理 干細胞治療肝病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分化再生為肝細胞。干細胞在進入人體內能夠通過歸巢效應,遷徙到受損的肝組織周圍,并分化再生為新的肝細胞,替代原有損傷細胞,緩解肝臟損傷,幫助肝功能修復與再生; 2)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干細胞具有旁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的作用,這些細胞生長因子能夠在肝損傷的環境中相互影響,表現出抗炎癥反應作用,從而促進肝細胞再生; 3) 抗纖維化。間充質干細胞能夠通過高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細胞外基質,直接降解肝內過量沉積的細胞外基質,從而減輕肝纖維化; 4)免疫調節。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它能夠通過抑制免疫細胞來進行肝臟內部環境的微調節,可減輕炎癥反應所帶來的肝臟組織損傷。 干細胞與肝臟疾病治療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是由多種原因引發的肝功能嚴重障礙或失代償臨床癥候群,病死率極高,目前內科及人工肝治療只能姑息對癥,肝移植是最終唯一有效的辦法,但肝移植受肝源、費用限制,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有效治療方法。 在干細胞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中,2017年一項研究評估了乙型肝炎病毒相關的ACLF患者的UC-MSCs治療的安全性和初始療效,共納入43名ACLF患者,24例患者接受UC-MSCs治療,19例患者接受鹽水對照治療,以4周間隔給予UC-MSCs治療3次,在48周或72周評估發現UC-MSCs可改善ACLF患者病情,顯著增加生存率,并驗證其治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肝硬化:我國肝硬化發病率逐年增高,失代償期患者內科治療效果欠佳,病情易反復并逐漸加重,生活質量極差,近年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也初見成效。 1、一項多中心、隨機研究中通過自體BM-MSCs動脈輸入移植治療7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觀察可在組織學水平改善肝臟纖維化,改善肝功能水平,并證實具有安全性。 2、國內一項回顧性研究觀察人UC-MSCs治療失代償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與療效。 方法:干細胞治療組包括1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及對照組包含17例匹配的乙肝失代償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標準乙肝肝硬化治療,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接受肘靜脈注射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結果與結論:干細胞移植患者肝功能有所改善,白蛋白、膽紅素、乳酸脫氫酶及堿性磷酸酶水平有所恢復,且患者Child-Pugh及MELD評分明顯恢復。表明干細胞靜脈注射入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體內可改善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期有兩項體內實驗研究顯示干細胞移植有助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將AD-MSCs通過門靜脈移植給NAFLD大鼠,與對照組相比,模型大鼠肝臟組織病理提示肝損傷緩解、脂質累積減少,血清促炎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6水平下調,即通過改善肝功能、促進脂質代謝、減輕氧化應激來幫助NAFLD的逆轉,從而發揮肝保護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硬化受試者接受干細胞療法,6例移植手術全部成功,移植過程中無嚴重副作用發生。 6例UC-MSCs治療后,全部患者飲食、睡眠、體力、疲勞等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ALB、ALT及AST明顯好轉(P<0.05),TBil、ALP及GGT亦有所改善(P>0.05)。 隨訪12周發現,UC-MSCs治療可明顯減輕AILD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肝功能,且安全性好。 總結:干細胞移植作為肝臟疾病新的治療手段受到廣泛的關注,目前已初步驗證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干細胞治療可以減輕肝臟炎癥,改善肝功能。對于重癥肝病患者,基于干細胞的再生醫學策略成為了新突破口。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無論是肝炎還是需要肝移植治療的重癥肝病,都會迎來更好的治療局面,為肝臟疾病的治愈帶來希望。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