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31例帕金森病的臨床效果觀察發表時間:2021-10-20 20:13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退行性疾病,以中腦黑質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退行性死亡為標志性病理學特征。 目前認為帕金森病已知的病因有以下幾方面:遺傳、環境毒素、人口老齡化加速、氧化應激、藥物所致、腦損傷。 發病機制:目前,帕金森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線粒體功能紊亂、氧化應激和免疫炎性反應等眾多因素參與了PD的發生發展過程。 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涵蓋了胚胎干細胞、神經干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和誘導多能干細胞等。人臍血單個核細胞(hUCB-MNCs)含有一定量干細胞及豐富的神經營養因子,有研究發現其在中風和脊髓損傷等動物模型中發揮很好的治療作用。 基礎研究有研究表明,與hUCB-MNCs有相似來源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可改善PD模型鼠的行為學障礙,而且能夠減少腦內神經元的損傷。研究人員等研究發現,相較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B-MNCs治療更有利于缺血性腦卒中神經缺損功能恢復。 臨床案例研究人員入選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齡51~73 歲,平均(63.5±7.2)歲;病程5~12年。 方法 ① 移植的細胞數量: hUCB-MNCs懸液 5 mL [(2~3)×10^8 /mL] ② 移植途徑:采用寰枕間隙側方穿刺術注射hUCB-MNCs。 功能評估: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3、6、12個月,采用統一帕金森評估量表(UPDRS)第Ⅱ部分、第Ⅲ部分和帕金森非運動癥狀評價量表(NMS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OI)對患者進行評分,并記錄左旋多巴等效劑量(LED)。 結果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對PD患者UPDRSⅡ、Ⅲ評分的影響 由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可知,不同時間的UPDRSⅡ、Ⅲ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不同時間點的兩兩比較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3、6、12個月 UPDRSⅡ、Ⅲ評分均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對PD患者非運動功能的影響 由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可知,不同時間的NMSS評分及PSOI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時間點的兩兩比較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1、3、6、12個月NMSS及PSOI評分均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結論結果顯示,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后3個月,PD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療后6個月左旋多巴等效劑量明顯減少。 研究發現帕金森患者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后1個月NMSS及PSOI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并在12個月的隨訪期間進行性改善,這提示干細胞移植治療對于帕金森患者非運動癥狀起效較快,并且療效顯著持久。 其主要機制為:通過激活內源性神經干細胞、改善腦內微環境、調節免疫機制和促進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分泌等機制發揮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帕金森患者,干細胞移植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運動及非運動癥狀,延緩病情的進展。 未來,研究人員尚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以進一步驗證其療效。相信不久的將來干細胞移植療法能夠早日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福音!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