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療法在心肌梗死中的臨床研究進展發表時間:2021-07-14 16:36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真的不知道疾病和明天哪一個會先找上門,據相關媒體消息,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在新疆伊犁開會期間突發心梗離世,享年77歲。 7月12日晚上10時38分,揚子江藥業集團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揚子江藥業集團創始人徐鏡人,因病于2021年7月12日20時39分逝世。 公開信息顯示,徐鏡人是江蘇泰州人,1944年10月出生。是中國醫藥產業的標志性人物。 徐鏡人先生1971年創立揚子江藥業集團。半個世紀以來,他專注醫藥工業,不兼并、不負債、不上市,完全自力更生,將揚子江藥業集團發展成中國最大最強醫藥集團之一,現有員工 16000 余人,旗下20多家成員公司,分布泰州、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成都、蘇州、常州等地;營銷網絡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 揚子江藥業在上世紀80年代最常被人提起的是上海甲肝暴發期間生產了大量板藍根。徐鏡人也因此被稱為“板藍根大王”。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 "2019 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 " 顯示,揚子江藥業連續第六年拿下第一的位置。根據胡潤百富榜計算,2020 年徐鏡人家族財富為 470 億元,在江蘇泰州上榜的企業家中位列第一。 近年來,關于心梗猝死的新聞報道接連不斷。目前 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國疾病死亡率第1位,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達3.3億,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心梗”,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局部壞死。一般來說心肌梗死引起心肌細胞丟失導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總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重的病癥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肌細胞會減少或產生心臟瘢痕組織,乃至被纖維化組織替代,帶來致命的心衰。 心肌梗死的標志癥狀是心絞痛,心絞痛是心臟缺血反射到身體表面所感覺的疼痛,表現為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還會伴有其他癥狀,比如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最嚴重的表現為心臟驟停,也就是猝死。 在我國,每年約有35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及其并發癥的患病人數約250萬。可以說,我國的心梗人群已經非常之多。那心梗為何如此難治愈呢? 首先,心梗發病快,致死率非常高。在缺乏及時救治的情況下幾乎可達100%。盡管得到有效救治,心梗復發率通常也極高。10年內20%的人會再次出現心衰癥狀,預后不佳,5年的存活率小于50%。 其次,心梗發生后的心臟不會再長出新的心肌來修復心臟。尤其對于急性心梗患者,如果不能在4-6個小時內恢復血流重建,心肌細胞就會永久死亡,造成心臟衰竭,這會嚴重影響以后的心臟功能和生活質量。 溶栓就是使用藥物消融血栓,恢復血液通暢,使用溶栓治療血管通暢率達到50%—70%,然而服用大量藥物后會帶來一系列副作用;介入是通過手術去除血栓,給堵塞的血管手術安裝支架,將血管撐開,讓血液流暢,但手術價格高、副作用大。 這些傳統治療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病情進程,但并不能逆轉疾病的發展。因此,臨床上急需新的治療策略來恢復而不是管理這種慢性病的功能。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的不斷發展,干細胞在治療多種疑難疾病上展現了突出療效。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開始致力于利用干細胞來治療心梗。 許多臨床數據證實,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抗纖維化、促進血管形成、抗心肌細胞凋亡、促進心肌再生等特性。 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能夠改善急性心梗的病癥,減輕病人痛苦,抑制疾病進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急性心梗未來可期。 一項來自《OMJ》雜志的文章證實,通過使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以恢復心肌梗死癥狀,使梗死面積明顯減少,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心肌組織再生跡象,并證明了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心梗的安全、有效性。這對心梗患者來說,無疑是一道福音。 2015年,我國海軍總醫院心內科中心的研究人員對58名患者進行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4個月后患者梗死區域存活心肌增加、血流灌注加大,左室射血分數升高,左室舒張末容量和左室收縮末容量顯著減小。 2016年年底,在我國醫學研究備案登記信息系統中,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心梗注射液”移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獲得國家備案,得到了國家干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的集體認可。 綜上所述,干細胞治療不僅縮小了心肌梗死面積,還再生了心肌組織,對促進傷口的愈合,恢復心臟功能起到關鍵作用。相信不久將來,干細胞移植必將成為臨床治療重大心血管疾病較好選擇。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