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干細胞移植如何治療阿爾茨海默?。ɡ夏臧V呆)發表時間:2021-07-13 18:16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并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 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經細胞外β淀粉樣蛋白沉積,該物質的沉積會損傷神經細胞的細胞膜和線粒體膜,導致神經細胞受損。 人體內的神經細胞和心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一樣屬于永久細胞,即不可再生細胞;因此,神經細胞死亡所導致的疾病對人體損害不可逆轉,目前的治療手段只能延緩疾病進展,或恢復尚未完全壞死的神經細胞功能。 神經干細胞是一類具有分裂潛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細胞,具有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的能力,同時具有低免疫原性,不表達成熟的細胞抗原,不被免疫系統識別,為治療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及神經損傷等提供了新方向。 神經干細胞分化為神經元所處的微環境:通常含有3個方面:①由星形細胞作為的微環境細胞; ②基底膜和與基底膜相隨的新生血管; ③微環境中存在著對神經干細胞分化成神經元起著重要作用的胚胎蛋 白。 胚胎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阿爾茲海默癥不僅能夠調節腦內炎癥性環境,而且促進神經再生和突觸連接,有效改善病癥。而人體臨床試驗也證明其安全性。 胚胎神經干細胞主要是作用機制包括:1.保護神經元,修復腦損傷 2.抑制營養不良的神經元突起數量、增強神經可塑性,改善認知障礙。 3.調節神經炎癥,調節促炎和抗炎生物標志物的穩態,改善疾病癥狀。 試驗研究目的:探討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鼠的效果。 方法:①選取30只APP/PS1雙轉基因AD小鼠,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模型組、細胞液移植組、細胞移植組,每組10只;另選取10只C57BL/6小鼠作為對照組; ②根據腦立體定位技術將含有GFP基因的神經干細胞移植到阿爾茨海默病小鼠腦內海馬中,細胞液移植組采用上述相同的移植方法注射同體積完全培養基; ③移植后2周進行Morris水迷宮實驗,移植4周后獲取大腦標本,進行組織學檢測。 結果與結論 Morris水迷宮實驗結果:①模型組、細胞移植組、細胞液移植組的潛伏期均顯著長于對照組,目標象限次數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細胞移植組的潛伏期顯著短于細胞液移植組和模型組,進入目標象限的次數則顯著高于上述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2 ②移植4周后,與模型組比較, 細胞移植組神經元形態較為完整,且數量顯著增加; 結果表明:神經干細胞治療有效改善了動物的行為學功能。移植4周后,腦切片蘇木精-伊紅染色觀察可見,與模型組比較,細胞移植組神經元形態較為完整,且數量顯著增加,說明神經干細胞移植可以改善小鼠的組織學形態。 臨床案例目的:觀察26例阿爾茲海默癥疾?。ɡ夏臧V呆)患者經胚胎神經干細胞移植后,其神經系統癥狀與體征的改善。 方法:研究人員講26例阿爾茲海默癥患者作為神經干細胞療法移植研究對象, 通過手術或立體定向的方法將神經干細胞直接移植在神經損傷或變性部位,然后再根據病情經腰穿或靜脈途徑進行細胞移植,每次給予干細胞量按(2~3)×102個/kg計算,1次/周,共4周。 結果: 26例阿爾茲海默癥(老年癡呆)患者均進入結果分析。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后1個月,22例老年癡呆患者其老年癡呆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并能在攙扶下行走,與旁人進行正常的交流。另外4例兩個月后得到顯著的改善。隨訪三年,未發現不良副作用。 綜上所述結論: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癥,可以在行為學和形態學上有所改善,從而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