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外泌體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進展發表時間:2021-06-30 16:54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RA全球有超過2300萬人患有此病,全球發病率為0.24%,我國的RA患病率目前為0.3%,在我國有超過500萬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高發年齡為40~60歲,多發生于中年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 ![]()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即患者的免疫系統錯誤地將關節周圍組織識別為“非我族類”進行攻擊,造成關節炎癥、疼痛、腫脹和僵硬。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特征發病特征是病程慢、反復發作,可引起關節損傷、軀體殘疾、心臟疾病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降低病患的預期壽命。 目前,其臨床治療可選的藥物有限,治療效果仍不容樂觀。間充質干細胞(MSCs) 指具有多譜系分化能力潛能的細胞,近年來,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中的免疫調節功能備受關注。 外泌體(exosomes,Exos)是一類直徑約30至150納米的細胞外囊泡,由細胞內部的胞內體與細胞膜融合釋放到細胞外形成 ,其內富含蛋白質、核酸、脂質等物質,作為細胞間傳遞信息的載體,可發揮多種生物學功能。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排泌多中外泌體 ,其對RA可能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 ![]() 間充質干細胞與類風濕性關節炎MSCs可對參與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多種細胞發揮免疫調節作用。自體MSCs可通過IFN-γ、TNF-α、IL-1α或β等促炎性細胞因子顯著抑制活化的淋巴細胞的增殖。已有報道從健康受試者中提取的滑膜間充質干細胞(synovial MSCs,S- MSCs) 能夠在體外抑制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中的T細胞的增殖。 機制方面,MSCs對T細胞的作用包括抑制CD4+T細胞在對有絲分裂原或抗體(抗CD2 / CD3 / CD28)活化反應中的增殖。此外,MSCs還能抑制T細胞分泌IL-2、TNF-α等炎癥因子。 臨床案例臨床研究發現,給RA患者靜脈輸注同種異體的MSCs或臍帶來源的MSCs,抗TNF的耐藥患者會出現短暫的臨床改善,同種異體的MSCs在RA治療中具有安全性和潛在的有效性。 ![]() 間充質干細胞源的外泌體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體外實驗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可通過減少T、B淋巴細胞的增殖,在炎癥性關節炎誘導Treg細胞群來發揮免疫抑制作用。 動物體內實驗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可以減輕骨性關節炎動物的骨關節炎癥狀。 ![]() 綜上在類風濕關節炎中,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不但具備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效果,且降低了間充質干細胞的潛在治療風險,有望為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提供新的策略,但仍需更多的動物模型和臨床研究。 未來期望生物治療必將成為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一個重要手段。干細胞治療是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一個新方法,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們對干細胞療法不斷改進,終將完美實現干細胞療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應用。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