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發表時間:2021-06-15 16:34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脊髓損傷(SCI)是由于外傷、腫瘤、炎癥和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損害。導致SCI患 者損傷平面以下功能永久性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已成為全球性的研究重點和難題。神經干細胞(NSCs)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潛能,還可以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和調節免疫平衡。 在動物實驗中已經證實其具有治療SCI的作用。通過移植NSCs或者其分化的產物治療SCI成為有前景的治療策略。 神經干細胞移植臨床潛力得到證實1999年.McDonald等在大鼠SCI模型中首次證明了NSCs移植治療SCI的潛力。之后大量動物實驗表明,移植不同來源的NSCs都可以分化為神經細胞。促進軸突再生和再髓鞘化。減小脊髓空洞形成和損傷范圍。促進SCI動物的功能恢復。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試驗自2005年韓國開展世界首例NSCs移植治療SCI的臨床試驗以來,中國和美國都積極開展了NSCs移植的臨床試驗。主要在NSCs移植安全性方面進行評估。有限的試驗結果初步證實了臨床使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部分患者伴有部分的功能恢復。所使用的NSCs主要有胚胎源性NSCs、臍血源性NSCs和BMSCs源性NSCs(表1)。 基礎研究 2005年。韓國延世大學衛生系統世福蘭斯醫院批準了世界首例人胚胎腦組織來源的神經干,前體細胞(hNS/PCs) 移植治療SCI的臨床試驗。臨床前期動物實驗已經證實此株hNS,PCS可以改善SCI大鼠運動功能。移植細胞向損傷處廣泛遷移,大部分保持未分化狀態。 國外臨床案例案例一:2011年美國干細胞公司使用HuCNS—SC對12例。T11 SCI患者進行臨床I,期移植試驗。NSCs直接注射到患者脊髓損傷處吻側和尾側,注射2000萬個細胞,分6~8次移植。 結果顯示:HuCNS—SC移植有很好的臨床安全性與耐受性。而且有7例患者感覺節段有提高。 案例二:2013年美國神經干細胞公司(Inc)將FDA批準的NSI一566RSC細胞株應用于臨床試驗中,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進行I期臨床安全試驗,將其移植到T2一T12 SCI受試者的脊髓內,觀察療效和安全性。 4例患者接受了6次細胞注射共120萬個細胞。所有受試者對手術的耐受性良好,移植后18~27個月沒有發生嚴重的副作用,移植安全; 國內臨床案例國內同期也在積極開展了NSCs移植的相關臨床試驗。 2010年張贊等對9例陳舊性SCI患者分別在損傷 的脊髓部位兩側注射2000萬個BMSC來源的NSCs。6個月后,其中7例患者運動、痛覺、輕觸覺均有改善,伴或不伴有AIS(簡明損傷分級)的改善,但是ASIA評分均有顯著提高。 同時,部分患者的肌張力、大小便、植物神經功能和性功能也有改善:部分患者出現的發熱、頭暈、頭痛、神經刺激等不良反應均在3d消失。 2014年吳月奎等36例陳舊性SCI患者鞘內注射300萬個新生兒臍血源性NSCs,移植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3例患者短暫出現發熱,3個月后ASIA各項評分較前提高、膀胱殘余尿量減少。這些臨床試驗從NSCs移植的安全性、技術可行性和療效方面提供了初步臨床證據。 2016年段建剛等對35例SCI患者進行BMSC源性NSCs移植.2000萬細胞注射到損傷脊髓部位兩側,6個月后患者的運動、痛覺和輕觸覺等ASIA總評分顯著提高。 研究發現,通過有限的臨床試驗。初步發現幾種不同來源的NSCs移植都比較安全,并且對部分SCI患者有一 定的療效。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轉化所面臨的問題挑戰主要局限在于: 1、移植技術的規范問題.目前尚制定不出最佳的NSCs移植的臨床使用規范; 2、如何獲得可靠和安全的NSCs; 3、如何排除致瘤性等移植風險; 4、如何解決倫理問題。 ![]() 總結與展望綜上,NSCs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并能通過分泌營養因子和調節免疫微環境,起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使NSCs移植在治療SCI中展現出誘人的應用前景。 在已有的和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研究將為未來NSCs的臨床應用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基于NSCs特有的生物學特性。隨著各種問題的逐步解決,相信NSCs移植將在治療SCI中發揮重要作用。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