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腦性癱瘓研究進展發表時間:2021-04-09 16:28作者:中科干細胞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兒出生前到出生后1個月內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合并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其癥狀多在2歲之前出現。 令人振奮的是,目前神經干細胞( 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已經應用于臨床,為CP 的防治帶來了新的曙光。 CP的發病機制 CP 的發病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產前、產時和產后危險因素。 產前危險因素:包括受孕前后孕婦體內外環境影響、 遺傳因素、孕期各種疾病等; 產時危險因素:包括缺氧窒息、助產機械損傷等; 產后危險因素:包括早產、低出生體質量、膽紅素腦病等。 這些危險因素導致嬰幼兒神經系統受損。 神經系統是由神經元及膠質細胞組成,神經元損傷后不可再生, 原有的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新生兒腦缺氧缺血是CP主要發病原因之一,占兒童CP發病人數的 20%。 足月兒易損區在大腦矢狀旁區的腦組織,早產兒易損區在腦室周圍白質。 腦缺氧缺血損傷神經元及膠質細胞,導致神經元數目減少、活力下降及髓鞘形成障 礙,引起患兒運動及認知功能異常。 近30年以來,國內CP的治療有了長足的發展,其防治也進入新的時代。 干細胞治療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人類醫療的第 三次革命,干細胞移植及基因治療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小兒CP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NSCs 的特征及鑒定 近幾年研究表明,NSCs可在特定的條件下分化為相應的功能細胞,以替代缺失細胞, 恢復原有的功能,阻止損傷細胞凋亡,促進神經系統修復。 (1)具有自我維持和增殖能力,甚 至可以維持終生; (2)具有多種分化潛能; (3)具有通過不對 稱細胞分裂生成新細胞的能力; (4)對神經系統損傷及病變 具有一定反應能力。 NSCs移植治療CP 動物實驗研究 DAADI等將人胚胎NSCs移植至缺氧缺血腦神經損傷(模仿CP發病因素)的7日齡大鼠前腦,4周后觀測到大鼠對側肢體障礙行動改善,發現其空間認知、學習、記憶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運動的穩定性、協調性、速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處死后腦組織病理顯示 神經細胞形態、結構、數量、排列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并有新生細胞產生。 臨床研究 20015年欒佐等經腦室移植人NSCs首次成功治療CP患兒1例,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賀聲等 取自然流產的孕12周人胚胎前腦組織制成 NSCs混懸液,在超聲引導下,對45例CP患兒經側腦室途徑進行NSCs移植術,術后21例患兒近期臨床效果滿意,粗大運動、生活質量、視物能力、腦電圖波形等都有不同程度好轉,無加重病情的病例。 CHEN等[1]培養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NSCs樣細胞方向分化,制成細胞懸液,檢測 NSCs特征性細胞表面標志物Nestin等存在后,對30例CP 病人經腰椎間隙L3/L4或L4/ L5進行鞘內注射,間隔3周施行第2次移植,共2個療程。 在移植前和移植后1、3、6 個月分別進行粗大運動功能及語言能力檢測,發現干細胞移植治療后的試驗組相比同時進行傳統治療的對照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經6個月的臨床觀察及MRI檢查,試驗組病人沒有出現新的缺血、出血或腫瘤病變等情況,沒有明顯的解剖結構變化。 展望 NSCs移植在治療CP過程中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成為目前可能根治CP的重要手段,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NSCs將會在治療小兒CP的工作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資料:【1】CHEN G, WANG Y, XU Z, et al. Neural stem cell-like cells derived from autologous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J]. J Transl Med,2013 (11):21.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