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在系統(tǒng)性硬化病中的機制及研究進展發(fā)表時間:2021-03-23 15:37作者:中科干細胞 系統(tǒng)性硬化病是一種罕見的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器官系統(tǒng),以免疫紊亂、血管損傷及過度纖維化沉積為主要特點。該病發(fā)病機制未完全闡明,尚缺乏特效藥物來阻斷疾病進展。 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具有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潛力、免疫調節(jié)及改善微環(huán)境等多種特性的細胞群,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應用前景廣受關注。 臨床上主要針對免疫紊亂、血管損傷及過度纖維化沉積三個特點來進行治療與管理。 基礎研究一Maria等發(fā)現(xiàn),鼠源骨髓MSCs和異基因人源骨髓MSCs及脂肪MSCs在治療次氯酸鹽誘導的SSc(HOCISSc)小鼠中有相似的治療效果,均可緩解SSc小鼠表型。 MSCs經(jīng)小鼠尾靜脈輸注后,HOCISSc小鼠皮膚Ⅰ型膠原蛋白、Ⅲ型膠原蛋白、α平滑肌肌動蛋白轉錄水平明顯下降,且皮膚和肺臟的膠原沉積也較對照組顯著降低。 研究發(fā)現(xiàn),鼠源骨髓MSCs治療HOCISSc小鼠時,2次注射效果強于單次注射效果,可有效降低皮膚及肺纖維化程度。 干細胞移植治療系統(tǒng)性硬化病臨床探究首次臨床探究 2007年Christopeit等首次進行了MSCs治療SSc的探索,對一例傳 統(tǒng)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應答的重癥進展期彌散型SSc患者予以同種異體骨髓MSCs輸注,治療后患者肢端潰瘍明顯好轉,手部血管循環(huán)血流及氧分壓顯著改善,改良的Rodnan 皮膚評分(mRSS評分)明顯下降。 國外臨床研究 Granel團隊開展了 一項脂肪MSCs治療12 例SSc患者臨床Ⅰ期研究。經(jīng)局部注射脂肪MSCs半年后,12例SSc患者的基本情況、手部功能較前恢復,手指水腫、皮膚纖維化及指端潰瘍好轉,手部疼痛改善,但毛細血管檢查未有明顯血管增生現(xiàn)象; 1年后,患者病情持續(xù)好轉,進一步證明了脂肪MSCs可持續(xù)緩解SSc的疾病狀況 ,至少可以維持1年。 國內臨床研究 我國孫凌云團隊也較早開展注冊臨床研究(NCT00962923),探討臍帶來源MSCs治療活動性快速進展期SS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4例彌散型SSc患者經(jīng)臍帶來源MSCs 聯(lián)合血漿置換治療1個月后,血清抗 Scl70抗體和轉化生長因子(TGF)β較移植前降低,皮膚潰瘍疼痛好轉,移植后1年,患者mRSS評分顯著下降,肺一氧化碳彌散量和用力肺活量較移植前增加,CT評估肺纖維化好轉。 安全評估 該研究長期隨訪數(shù)據(jù)顯示,14例SSc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其中1例出現(xiàn)惡性腫瘤,無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長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較可觀。 干細胞移植治療系統(tǒng)性硬化病研究進展截至2020年11月,在Clinicaltrial.gov網(wǎng)站上可查詢到7項MSCs治療SSc的注冊臨床研究。臍帶來源MSCs治療SSc的Ⅰ/Ⅱ期RCT研究也于近期啟動(NCT04356287)。這些研究為未來MSCs治療SSc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臨床證據(jù)。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的機制1、MSCs發(fā)揮作用的主要形式:MSCs的生物學作用形式 多樣,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轉分化、旁分泌機制、細胞與細胞間接觸等。 2.MSCs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 3.抗纖維化作用 4.減少血管損傷,促進組織修復 未來展望間充質干細胞作為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目前的臨床前研究與小樣本臨床探索研究結果大多提示其在治療系統(tǒng)性硬化病方面具有較好前景,或將為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
行業(yè)動態(tài)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