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肝纖維化的三大機制發表時間:2021-01-18 14:37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高強度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以及不良的作息與飲食習慣,給人們的肝臟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引起諸多肝臟問題的出現。有數據顯示,80%的年輕人,肝臟都存在問題,長期損傷會導致各種肝病。據估計,在我國各類肝病患者總數高達4億,其中以慢性肝病居多。 肝纖維化及肝硬化是多種慢性肝病及肝損傷的結局,常見 的致病因素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目前臨床上針對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尚無特異性治療 方法能夠達到阻斷甚至逆轉疾病進程的目的。 01、如何逆轉肝纖維化肝臟疾病引起肝臟損傷加重,體內的細胞出現破損,需要不斷的修復,最終導致肝纖維化的出現。但是如果能夠盡早處理,控制住病情,減輕肝臟損傷,肝纖維化是可以逆轉和修復的。雖然臨床上尚無特異有效的抗肝纖維化的治療方法。但是目前臨床上采取的治療手段如治療原發病、控制肝星狀細胞(HSC)和調節細胞外基質(ECM)合成/降解平衡的藥物等,大都可以通過修復肝損傷的疾病從而起到延緩肝纖維化發展的作用。 02、干細胞治療肝纖維化慢性肝病所致的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病變的特點主要是正常功能的肝細胞減少及功能性肝組織被破壞,因此,有學者嘗試通過注射MSC到肝組織并使其誘導分化為具有功能的肝細胞來改善肝臟代謝、 合成及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目的。 03、干細胞治療肝纖維化的三大作用機制1、多向誘導分化方面 既往的大量研究均顯示了間充質干細胞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不同的細胞外微環境影響作用下,間充質干細胞可分化為各種來源于中胚層的細胞系,如脂肪細胞、成骨細胞、軟 骨細胞、肌細胞及心肌細胞等,同時還可分化為一些非中胚層 的細胞,如肝細胞及神經元。細胞水平的體外試驗顯示,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向肝細胞分化的潛能,分化所得的肝細胞同樣具有 合成白蛋白、尿素,儲存糖原、攝取LDL及苯巴比妥誘導的細胞色素p450的表達等功能,與正常的肝細胞在形態及功能上 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分泌多種細胞因子 干細胞具有旁分泌多種細胞因子的作用,這些細胞生長因子能夠在肝損傷的環境中相互影響,促進原有干細胞的增殖,并表現出抗炎作用,從而促進肝細胞再生; 3、免疫調節 間充質干細胞同樣可以抑制屬于固有免疫系統的單核細胞、樹突狀細胞(DC)、巨噬細胞及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 NK)細胞功能,而這些細胞在慢性肝病、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形成中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免疫 調節控制作用如Machado等在細胞水平的研究顯示, 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抑制單核細胞轉換為具有強效抗原提呈功能的DC, 也可以抑制DC分泌TNF-aJFN-y及IL-12等致炎癥細胞因子,并升高IL-10的分泌,從而降低促炎癥作用及損傷。間充質干細胞的這種免疫分泌及調節功能,其在用于免疫紊亂性疾病治療方面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動物模型研究方面在動物模型研究方面,Chen對小鼠模型的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與細胞之間的直接作用,顯著抑制小鼠HSC增殖,并降低HSC表達a—SMA表達水平。此項研究還顯示,在間充質干細胞與HSC相互作用中,Notch信號通路被激活,參與了 相關的信號表達調節,這可能也是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肝纖維化的調節 機制之一。 臨床案例探究方面Amin等在針對慢性HCV感染所致肝纖維化患者(n=20)的研究中,使用了自體骨髓源性的間充質干細胞,并通過脾動脈注射間充質干細胞(每名患者10X 106個細胞),隨訪6個月顯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患者TBil、AST、ALT,PT及INR,增髙Alb水平,達到改善肝纖維化癥狀的效果。 04總結與展望從干細胞發現以來,臨床上就一直期待能夠通過干細胞替代來治療多種疾病,未來對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肝纖維化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臨床試驗來準確驗證療效及安全性,同時還需要在基因水平闡明間充質干細胞的多項分化調控機制,以求完全克服間充質干細胞潛在的致腫瘤危險性,從而更為安全的應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疾病。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