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見的泌尿系統并發癥之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神經源性膀胱的發病率在80%以上,主要與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有關。近年來,應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可干預疾病的自然病理生理過程,逆轉病情進展, 恢復部分膀胱功能。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經功能障礙或內部及外部創傷導致的膀胱功能異常。相關神經通路的任何病變或創傷都可能導致神經源性膀胱。糖尿病...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為主要表現,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可能發生全身血管、神經組織和器官病變等嚴重并發癥,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之一。當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為 2%-5%,但其病因尚未明確,可能的發病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年齡、 高體質量指數和體脂率等。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胰島素替代方法控制血糖,該方法只能...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并發下肢神經病變及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足部感染、足部潰瘍和/或深部組織破壞。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受到高血糖的影響,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彈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結成斑塊,而造成下肢血管閉塞、肢端神經損傷,從而造成下肢組織病變,引發潰瘍、水腫、腐爛、壞死,形成壞疽。近年來,自體骨髓血干細胞用于治療此類疾病取得一定療效,然而臨床治療中發現常用的骨髓血肌...
在臨床中常見慢性難愈性創面患者,因為患者存在嚴重創傷、糖尿病、截肢術后以及惡性腫瘤等問題,患者增強創面炎癥反應,發生微生物耐藥以及細菌感染等情況,加之患者缺乏有效刺激肉芽組織以及血管新生的生物活性因子,真皮細胞再生能力受限,受到諸多因素影響,會導致這一情況發生。近年來干細胞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為胰島β細胞或胰島素分泌細胞,...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多由于胰島β細胞被大量破壞,造成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 患者易出現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等慢性損害或功能障礙,對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糖尿病現階段治療仍受到終身服藥和低血糖癥風險的限制。近年來隨著干細胞逐漸被用于多種重大疾病的臨床治療,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也取得較大成果。 通過功能性干細胞移植,修復胰島素抵抗組織,保護和再生胰島β細胞,以...
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達22%-46%,其發病率隨糖尿病病程增加而逐漸上升。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是下肢血管,尤其是中小動脈慢性、進行性發生狹窄及閉塞,同時多伴有肢體感覺神經受損。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肢體發冷、乏力,隨即出現間歇性跛行及 靜息痛等,患者肢體遠端血供差,一旦 合并感染,即成為糖尿病足,如沒有積極有效治療,可出現肢/趾體壞疽,甚 至導致截肢,嚴重影響患...
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我國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僅次于各種腎小球腎炎。由于其存在復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因此及時防治對于延緩糖尿病腎病的意義重大。200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為1.51億人,到2019年這一數字達到了4.63億人,占世界成人人口的9.3% [1],故糖尿病是危害公...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高度增殖、多向分化、再生修復及自我更新特性的理想種子細胞。干細胞療法作為臨床治療某些難治性疾病的新型治療手段,表現出越來越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應用前景。目前研究認為,干細胞在調控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糾正糖代謝紊亂、改善空腹血糖水平與餐后血糖及糖耐量值、控制或減輕糖尿病并發癥、延長糖尿病患者壽命、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著極其獨特而重要的生物學作用。老年糖尿病(EDM)...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警告,我國約有1 .1億名糖尿病 患者,約占中國成年人總數的1/10 ,應當減少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等生活方式中的危險因素,預計該數將在2040年增至1.5億人。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是中國首要的健康威脅,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癥每年導致近100萬人死亡;其中近40%的死亡...
隨著醫學生物學的發展以及干細胞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將干細胞用于糖尿病治療的可能性及方式。間充質干細胞是一類臨床上常見的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組織干細胞,尤其是來源于臍帶的間充質干細胞( UCMSC)具有諸多優點,如來源廣、易獲取抗原性低等,且UCMSC與胚胎細胞更接近,促創面愈合效果明顯優于成體細胞。隨著分離培養技術的日趨成熟,UCMSC成為各種疾病細胞療法的選擇之一。糖尿病是一...
糖尿病( DM)是一種因多種致病因素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而導致患者出現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由于胰島素抵抗的背景下β細胞功能障礙,常伴隨胰島素分泌的逐漸減少。胰島素的低敏感促使葡萄糖在肝中產生增加,肌肉和脂肪組織中吸收減少,引發高血糖癥。β細胞功能缺陷影響了胰島素敏感組織之間的反饋調節,造成葡萄糖穩態失衡。2型糖尿病占糖...
糖尿病足(DFU)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臨床表現為足部創傷潰瘍及深部組織破壞,具有難愈合、易復發、進行性等特點。臨床處理十分棘手,需要持續的醫療護理,治療費用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間充質干細胞(MSC)由于其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為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更年期綜合征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治愈帶來希望,同時在干預糖尿病足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中也獲得矚目成績。臨床案例一:在《Clini...
隨著糖尿病的發病率升高,干細胞治療糖尿病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央視CCTV10曾播出一期節目《再見,糖尿病》,講述了兩例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成功案例,讓我一起看看干細胞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潛力。
糖尿病腎病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如果沒有得到良好控制,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糖尿病腎病是其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腎病是因為糖尿病治療效果不佳,患者血糖控制不好,隨時間增加發展為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除了腎臟受損外,還可能會有眼底病變出現。糖尿病腎病早期臨床表現、檢驗結果不明顯,當病情逐漸地發展以后,會出現大量蛋白尿和腎功能的異常,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最后可能導致尿毒癥。在糖尿病腎病的...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7年全球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數量達4.25億,同時世界上還有很多隱性糖尿病患者(如胰島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異常)。中國糖尿病人數已達1.14億,成為全球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如果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都考慮進來,目前我國有50.1%的成年人,即接近5億人正處在糖尿病前期!打個形象的比喻,中國有一半左右的成年人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