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發表時間:2021-12-29 18:10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自身免疫性疾病 (ADs) :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所引起的自身組織損害,還可引起外周和中樞免疫耐受異常,其產生的自身免疫性T細胞和B細胞可致組織損傷和功能喪失。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80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常見疾病均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癥 (MS)、系統性硬化癥 (SSc)、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類風濕性關節炎 (RA)、克羅恩病 (CD) 及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JIA)。 眾所周知,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屬于難治性疾病,現有的治療手段(主要使用激素治療,毒副作用較大)對這些疾病只能控制病情進展或緩解癥狀,基本無法根治。 干細胞:合適的“調停者”造血干細胞移植 (HSCT) 具有重要意義。HSCT用于治療ADs旨在消除自身免疫性細胞,進行自我耐受的免疫重建。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協會(EBMT)目前登記有3000多項HSCT治療多種嚴重ADs的臨床研究。 對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細胞(HSCT)可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環節發揮作用,主要作用機制如下: 淋巴細胞減少及胸腺生成在免疫重建中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移植后的T細胞重建是淋巴細胞減少誘導的,在淋巴細胞減少時通過擴大穩態細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作用,可推動外源性T細胞群增殖。 調節性T細胞在免疫重建中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蛋白多糖誘導的關節炎小鼠模型中,調節性T細胞對于預防疾病復發有重要作用,作為移植物來源的T細胞具有增強免疫抑制的功能。 造血干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現狀多發性硬化癥 (MS):MS是一種中樞神經炎癥性疾病,大腦和脊髓神經細胞的局部炎癥導致脫髓鞘損傷,進而抑制了軸突傳遞的能力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導致永久性損傷。 瑞士的一項研究發現,48例接受HSCT治療的MS患者中,41例平均隨訪時間為47個月,87%患者五年內無復發,核磁共振情況無事件生存率為85%;利用擴展殘疾狀態評分量表 (EDSS) 評分顯示無進展生存率為77%,無復發生存率為68%,且未發生與治療相關的死亡事件。 系統性硬化癥 (SSc) :SSc是一種以發生炎癥、彌漫性血管病變和各種內臟器官過度纖維化為特征的疾病。 迄今為止,HSCT已經成為一種治療SSc的常規選擇,在EBMT的干細胞移植國際硬皮病研究的共納入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6例SSc患者,結果顯示,HSCT組患者4年內無不良事件發生,總體生存率均有所提高。 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 :SLE是一種多發于青年女性、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具有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其發病機制復雜。 EBMT與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指出SLE患者經過HSCT治療后,5年無活動生存率均為 50%。 Ling等的研究收集了27例接受HSCT治療的嚴重SLE患者,最終納入有效病例24例,其中21例在移植后6個月緩解,10年總生存率和緩解生存率均為86%。 還有研究發現,接受HSCT治療的22例SLE患者中,3年無進展生存率為77.27%,5年無進展生存率和總生存率分別為67.9%和95.2%。 克羅恩病 (CD): CD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炎癥性腸道疾病,發病機制不明確。 有研究將45例難治性CD患者隨機分為HSCT組 (n=23) 和經干細胞動員組 (n= 22),予以標準化HSCT方案治療,HSCT治療組有兩例患者達到疾病持續緩解的嚴格標準,而對照組僅有1例,但有14例HSCT患者 (60.9%) 治療得到一般緩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RA特征為滑膜組織炎癥和進行性關節破壞。 目前,有研究對14例RA患者活動性進行了統計,發現患者接受HSCT治療后活動指數和關節功能有所 改善,28%的患者在3年隨訪期間實現無進展生存,提示HSCT治療效果較好。 幼年時發性關節炎 (JIA) :JIA的突出特征為關節炎以及包括發燒、皮疹、漿膜炎、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等在內的全身癥狀。 一項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至2016年接受治療的16例JIA患者中有14例存活,并且其血液觀察指標也恢復到正常,關節炎癥狀也均有顯著改善。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相關案例。隨著研究和應用的進展,干細胞移植技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療效逐漸凸顯。干細胞移植技術勢必成為助力自身免疫性疾病康復的全新治療方法。 參考資料: 白浩成,王三斌. 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進展[J]. 世界臨床藥物,2019,40(7):508-513. DOI:10.13683/j.wph.2019.07.010.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