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研究進展發表時間:2021-11-27 16:10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癥皮膚病,具有較強的遺傳特性,且遺傳背景復雜。病程較長,有易復發傾向,有的病例幾乎終生不愈,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況影響較大。全身均可發病,以頭皮,四肢伸側較為常見,頭皮掌跖等特殊部位病癥更是頑固難治。 該病由表皮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生而成,典型皮損的特點為皮膚呈紅色、上覆銀白色鱗屑,界限分明。病情多為輕、中度。 研究者認為,銀屑病發病與免疫紊亂密切相關,臨床上常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干預銀屑病,然而這些方法無法治愈銀屑病,副作用大,多數患者會反復發作。為此,科研人員一直尋找更為合適的解決方法。 干細胞移植技術為治療銀屑病帶來希望間充質干細胞 (MSC) 是一類起源于中胚層的成體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多種間質組織。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MSC除了有多向分化潛能,還具有強大的免疫調控能力,包括誘導調節性T細胞(Tregs)的分化;抑制CD4+T、CD8+T細胞的增殖;調節B細胞的增殖、分化及抗體分泌等能力,其中,在銀屑病這一大眾熟知的頑固皮膚病的領域,干細胞同樣被寄予厚望。 干細胞移植治療銀屑病的4大機制:研究證實,銀屑病患者皮損及外周血中Th17過度活化及增殖,Treg 數量減少,免疫抑制功能降低,是導致銀屑病免疫功能紊亂關鍵環節。干細胞療法可以通過以下機制進行修復。 1.干細胞旁分泌途徑:銀屑病患者表皮干細胞分泌異常的細胞因子,會刺激皮膚角質細胞的增生并抑制角質細胞凋亡,干細胞療法可調節體內異常表皮干細胞,通過旁分泌清除異常細胞因子,糾正表皮干細胞的異常分泌效應,營造良好的表皮微環境。 2.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T淋巴細胞過度活化是銀屑病關鍵的病因之一,干細胞療法發揮免疫調節功能,抑制Th1、Th17和Th22等T淋巴細胞亞群的活性,減少IFN-γ等炎癥因子/促炎因子的釋放,緩解患者體內的自身免疫程度。 3.調控角質形成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可分化為新的表皮細胞,調控角質形成細胞的過度增殖和抗凋亡,修復皮損部位,減少白色鱗屑物質的堆積,實現皮膚組織的再生。 4.清除氧化應激產物:銀屑病患者長期的炎癥反應容易產生體內氧化應激反應,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表明,干細胞可降低氧化應激指標,減少氧化應激損傷,改善表皮屏障功能。 干細胞移植治療銀屑病基礎研究干細胞移植治療銀屑病大鼠基礎研究:Sah等銀屑病小鼠模型移植MSC以阻止疾病發展。其作用機制為抑制效應細胞的增殖和滲透入皮下,通過對Toll樣受體-7、核因子-κB、p38有絲分裂原激活激酶和Janus激酶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表達及信號通路進行抑制,從而達到阻止銀屑病疾病進展的效果。 國內外干細胞移植治療銀屑病臨床研究實驗臨床研究一:尹正等研究發現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對外周血Tregs淋巴細胞抗炎功能的調節能力下降,但對外周血Th17淋巴細胞無促炎作用。 臨床研究二:Dawe等報告了一例尋常型銀屑病和一例銀屑病關節炎患者使用自體脂肪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案例。前者在三次輸注后,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評分從24.0分下降至8.3分,好轉時間達180天;后者經AMSC治療后,TNF-α下降、活性氧產物活性顯著降低,但關節疼痛癥狀也得到改善。 臨床研究三:OhashiK等人報道了1例54歲男性具有長達10年病程的銀屑病患者,給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后,8個月隨訪,病情持續緩解,有一定效果。 此外,這三例患者均未發現因干細胞移植輸注導致的嚴重不良事件。 2019年,長沙高新區人類干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陳翔教授團隊合作開展了“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銀屑病”臨床研究。 據悉該研究從2019年2月起募集了50名銀屑病患者,于3月1日對患者進行了干細胞回輸治療,目前已有5人進入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療程,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有患者已能見到皮損明顯好轉的積極療效。目前該項目正在順利開展中。 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干預銀屑病的臨床研究中,目前已有5個項目通過國家衛健委備案批準,獲得臨床試驗。 綜上所述,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促進血管生成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銀屑病患者的皮膚問題,調節體內免疫平衡。干細胞療法從發病根本環節去干預疾病,治療效果顯著。為銀屑病治療提供了新希望。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