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療法在肝臟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案例發表時間:2021-08-26 17:46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肝病是指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種肝病。是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疾病。 近年來,隨著對干細胞和再生醫學領域研究的深入,基于干細胞的組織損傷修復以及免疫調節等生物學功能,干細胞在終末期肝病的治療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 目前,臨床上開展的不同來源干細胞治療終末期肝病臨床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在終末期肝病治療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效果,其中常用的干細胞是間充質干細胞(MSCs)和骨髓干細胞(BMSCs)。 干細胞治療肝病的機制干細胞治療是通過提供大量肝細胞樣細胞替代受損的肝細胞功能來改善肝功能和恢復肝臟正常結構。 但隨著對干細胞治療肝病機制的進一步了解,目前認為干細胞通過旁分泌機制改變組織微環境比向肝細胞樣細胞的轉分化更重要。 旁分泌作用:MSCs可以通過旁分泌功能發揮局部效應,為肝臟提供營養和有利于增生修復的環境,促進受損肝臟增生及肝臟血管再生,抑制免疫細胞增殖及向肝臟遷移,調節肝臟及全身免疫炎癥反應,從而減輕肝臟的損傷。 MSCs可以通過分泌IL-10、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前列腺素E2等誘導調節性T細胞(Treg)的產生,抑制過度的炎癥反應,減輕肝臟炎癥,改善肝臟微環境。 調節免疫功能:例如有臨床研究表明, 應用自體BM-MSCs治療HBV相關終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明顯改善的同時,外周血中Treg、Th17細胞以及細胞因子TGF-β、 IL-17、TNF-α、IL-6水平發生明顯改變,這一結果提示了MSCs具有調節免疫改善肝臟炎癥環境的能力。 抑制肝星狀細胞:MSCs通過抑制肝星狀細胞內的某些特定的信號通路(如抑制Smo 的表達來抑制Hh信號的激活)來抑制細胞的增殖和激活,從而減輕肝纖維化的形成。 干細胞療法治療肝病的臨床研究目前,開展干細胞治療肝病臨床研究常用的干細胞為MSCs。 失償代期肝硬化: Dagny等報告了對12例失償代期肝硬化患者進行間充質干細胞移植,通過外周靜脈輸注途徑的方式修復失償代期肝硬化,隨訪12個月,結果治療效果顯示ALB升高,腹水減少,MELD評分降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見表1)。 乙型肝炎肝衰竭: Faustine等開展一項臨床試驗,采用間充質干細胞修復肝衰竭,隨訪48周,結果顯示ALB升高,TBIL下降, MELD評分降低,結果顯示安全性好,患者肝功能均明顯改善(見表1)。 酒精性肝硬化:Kita等人選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8例進行干細胞移植,隨訪三個月,其治療效果顯示:肝組織學改善,TGF-1、I型膠原蛋白和α-SMA的表達減少。肝臟病理顯示:肝臟膠原的比例顯著 下降,肝臟組織結構明顯改善(見表1)。 乙型肝炎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 研究人員Peggy等人納入56例乙型肝炎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受試者,運用外周靜脈方式進行干細胞移植,輸注量為5×10^5/KG,隨訪48周,其治療效果顯示:肝能功改善, MELD 評分降低,生存率提高,同時食欲、精神睡眠質量、痛疼、腹水等都得到改善,且無不良反應,安全性高。(見表2) 未來展望干細胞治療終末期肝病的臨床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國內已經有123家研究機構通過了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的備案,應廣泛合作開展多中心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提高我國干細胞治療在肝病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干細胞治療終末期肝病的臨床應用指日可待。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