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胰島素發現100周年,胰島素的發現為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1921年,加拿大醫生Frederick Banting和他的助手Charles Best首次從狗的胰腺中提取了胰島素,并證實了其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從那以后,糖尿病徹底告別無藥可救,迎來全新時代......
Banting 博士(右)和 Charles Best(左) 1922年,14歲的1型糖尿病患者Leonard Thompson接受了胰島素注射并且獲得癥狀改善。研究人員在1922發表的論文中指出,這些結果無可質疑地表明胰腺提取物,也就是胰島素,對于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具有治療價值!
這一發現激發了使用胰島素治療1型糖尿病的迅速進展。Banting醫生與生理學家John Macleod因為對胰島素的研究在192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隨著科學技術的越來越發達,人類社會文明程度與日俱增,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已不僅僅只滿足與糖尿病共存了,希望扔掉胰島素,治愈糖尿病,實現健康長壽、沒有疾病困擾的人生。
中國糖尿病病人逐年增長
據2019年國際糖尿病聯盟第九版《全球糖尿病概覽》更新的數據顯示,全球目前有4.63億名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約1.164億人,居世界首位,同時還有1.5億的成人處在糖尿病前期。
我國糖尿病的診斷率僅有30%~40%,也就是說,十個“小糖人”里,只有3~4個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并給社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的重大疾病,防糖控糖刻不容緩。
認識糖尿病及其危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組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和(或)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
糖尿病主要分為四型:I型糖尿?。ǎ裕保模停?、II型糖尿?。ǎ裕玻模停?、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糖尿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尿的多但是體重卻下降。
出現糖尿病典型癥狀并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人,可以診斷為糖尿?。?/span>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發癥,常見主要有急性并發癥和慢性并發癥。
急性并發癥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或者高滲狀態、低血糖。
慢性并發癥很多,可以簡單歸納為心、腦、眼、腎、腳,也就是糖尿病會引起冠心病、出現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還會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甚至會出現腦梗死。糖尿病還影響我們的眼睛,引起眼底出血,嚴重的會引起失明。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腎臟損害,表現為尿蛋白升高,嚴重的會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癥。
糖尿病還有一種并發癥叫糖尿病足,也就是我們俗語所說的爛腳。糖尿病足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會導致截肢,甚至影響我們的生命。
針對糖尿病的治療,不僅是治療糖尿病本身,而且需要治療其相關的并發癥。
糖尿病傳統療法 弊端明顯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病,在醫學上被認為難以“治愈”。胰腺移植和同種異體胰島移植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維持正常達數年,但是供體來源短缺以及免疫抑制劑的需要限制了其的發展。
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分為四種:包括一般治療、口服藥物治療、胰島素藥物治療、干細胞移植治療。
但這些主流方法主要是對血糖水平的控制,在挽救胰島β細胞上,能做的還依然有限,徹底根治糖尿病的道路依然遙遠。前三種方法都有明顯的弊端,唯有干細胞能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一線希望。
干細胞療法為治愈糖尿病帶來新希望
近年來,干細胞在移植、修復和再生等醫學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果。干細胞已經成為預防、修復和再生受損組織的有效工具。而在糖尿病上,干細胞療法已經成功地應用治療研究中。
干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胰島β細胞或胰島素生成細胞;激活、再生體內自身胰島細胞,調節紊亂的免疫系統,降低胰島素的抵抗作用等。
將干細胞通過靜脈回輸給患者,一方面修復患者胰島機能,另一方面調節患者的免疫系統,達到從源頭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況。
截至2020年1月,在ClinicalTrials.gov登記的干細胞糖尿病臨床試驗已超120項,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登記的顯示有20項,糖尿病的干細胞臨床試驗正如火如荼開展,部分試驗也相繼取得了臨床數據,下面略舉糖尿病的干細胞臨床應用案例報道。
臨床案例1:Vanikar等人對11名患有1-24年疾病的T1DM患者進行干細胞治療。所有患者中,外源性胰島素需求量平均下降為1.1單位/kgBW/d至0.63單位/kgBW/d,C肽水平從0.1ng/mL增加至0.38ng/mL,Hb1Ac從8.47降至7.39%,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事件。
臨床案例2:Lixue GUAN 對6名受試者(病程≥1年)進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每半月1次共2次,在移植之后的 1、3、6、12、18 和24 個月進行監測,無發現立即或延遲的毒性反應。
隨訪結果:胰島素依賴的受試者繼續使用胰島素,但其需求在短時間內(6個月)顯著降低;HbA1c水平顯著下降,在隨訪期的24個月內保持穩定的下降水平,FPG 和PPG水平更加穩定。
此外,2名受試者的血清GAD-Ab陽性在移植后 1 個月后測試為陰性,并維持了24個月。移植前后受試者的血清ICA和IAA水平均為陰性。
臨床案例3:姜冉華團隊使用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對2型糖尿病患者輸注3次,發現干細胞輸注后患者所需胰島素消耗量降低,未見明顯副作用。
結果:10例患者在干細胞輸注后,平均胰島素需求從63.7降低至34.7IU,其中4例患者的胰島素需求降幅超過了50%,顯著有效。
目前我們自主研發的自體脂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大大提高了Ⅱ型糖尿病的治療預期,具有療效顯著、效果持久和安全性高等特點,可擺脫每日用藥、每日多次用藥和長期用藥給患者帶來的不便和痛苦,以及長期用藥帶來的各種不良反應。預計在不久將來,這項科技成果將惠及更多糖尿病患者。
漫漫抗糖路,終有新征途。干細胞療法為徹底治療糖尿病提供了新方向。在此呼吁大家關注個人及家庭健康,加強對糖尿病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