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應用案例發表時間:2021-08-14 17:19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是一組起病緩慢,病程呈進行性發展,預后不良的疾病,主要以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為主,臨床上以肌無力障礙、運動障礙和錐體束征受損為特征,多無感覺障礙。 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因素主要與腦損傷、年齡、基因等相關。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有帕金森,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亨廷頓病、阿爾茨海默病,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等。 該組疾病發病機制仍不明,至今無特效療法。從發病開始,患者的生存期一般為3~5年。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來延緩疾病的發作、減緩病情發展、延長生存期并最終減輕疾病負擔。 目前許多神經系統疾病如缺氧缺血性腦病、惡性腦膠質瘤、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仍無有效治療方法或即使能夠控制癥狀仍難以徹底治愈,預后較差,致殘率高,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和家庭幸福,并給家庭、社會造成極大的負擔。 近年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還被用于促進組織再生和修復,如使用臍帶血來源的干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臍帶血經處理去除紅細胞和血漿后,從中分離出單個核細胞,其中含有很高比例的臍血以及少量間充質干細胞、內皮祖細胞和免疫抑制細胞如調節性T細胞和單核細胞來源的抑制細胞,這些細胞被移植入人體后可以發揮旁分泌作用,以促進細胞存活、刺激神經干細胞增殖和遷移、誘導腦神經細胞再生、減輕炎癥以及促血管生成。 給上述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帶來了希望,在臨床應用上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臍帶血干細胞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病臍帶血細胞中含有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最常用于腦癱和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病是腦癱的危險因素。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胎兒中,20%會死亡,約 30%會遺留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異常。 一項納入23例受試者的臍帶血細胞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將新鮮的臍帶血細胞注射入新生兒體內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病是可行且安全的,但前提是必須開展多學科合作;12個月的隨訪結果也證實治療是有效的。 臍帶血干細胞治療腦癱在臍帶血細胞治療腦癱方面,也開展了數項研究。 一項納入140例腦癱患兒的臨床研究使用自體臍帶血細胞治療腦癱,結果顯示該治療方法是安全且可行的,但未顯示出治療的有效性,推測可能的原因是使用的臍帶血細胞的質量優劣不一。 一項隨機的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NCT01147653)的結果顯示,臍帶血細胞能夠顯著改善運動功能和腦連接性,但僅在高劑量組 (>2×10^7個細胞/kg)中觀察到上述療效。 另一項臨床研究也發現運動功能的改善與臍帶血細胞的劑量呈正相關。 在另一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中,與僅使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或安慰劑相比,使用異體臍帶血細胞聯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腦癱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的認知和運動功能。 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多發性硬化目前認為,多發性硬化的發病機制是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引起的神經炎癥和變性。HSC移植治療多發性硬化的目的是重建免疫系統。 一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納入103例多發性硬化患者,這些患者隨機接受HSC移植或疾病修飾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標準治療),2年的隨訪結果顯示HSC移植組中有3例疾病進展,而疾病修飾治療組中有34例疾病進展。 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是一種主要累及視神經和脊髓的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其發病機制與自身免疫紊亂有關。 有2項注冊臨床研究使用臍帶干細胞移植治療NMOSD,其中一項研究使用自體外周血干細胞治療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正在招募受試者。 另一項由美國西北大學開展的研究已完成全部試驗并報道了結果。 美國西北大學的這項開放標簽的單臂前瞻性臨床研究共入組13例NMOSD患者,這些患者接受自體干細胞移植后,5年隨訪結果顯示80%的患者無復發,擴展殘疾狀態量表(EDSS)評分從平均4.4分下降至平均3.3分,SF-36量表評分從平均34.2分上升至62.1分,上述結果令人鼓舞,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展大規模的臨床研究。 結果與結論:經過近些年的研究,干細胞被認為是神經損傷和變性疾病的一個很有前景的治療手段。通過干細胞的移植,取代受損的神經細胞,促進受損神經網絡的恢復從而重建神經功能。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