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38例帕金森病臨床應用案例發表時間:2021-05-26 17:29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帕金森病(PD)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見于老年人,主要病理改變為腦黑質多巴胺(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導致紋狀體DA含量顯著減少而致病。 病因: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 氧化應激等有關。 臨床表現:為肌強直、震顫、運動遲緩及體位不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 傳統的藥物及手術治療均無法逆轉神經變性,無法增加多巴胺能神經細胞的數目。 近年來,成體干細胞技術的多潛能性逐漸應用于帕金森病的臨床治療中。 背景:為探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技術在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對我院2015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患者給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 目的:探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效果。 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為研究對象,采用足月妊娠產婦臍帶處理后干細胞,于第2周期進行鞘內注射移植治療。 分析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 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有一側肢體震顫或活動笨拙。為靜止性震顫,伴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步態障礙。部分患者有情緒低落、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癥狀。 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周行血、尿、便常規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及胸片檢查均未見異常。 療效標準: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采用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UPDRS)對患者精神、行為、情緒、日常活動、運動功能及并發癥進行評價,分值越高提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 結果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情況治療4周后 ,所有患者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 、姿勢步態障礙均有程度不同的緩解,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均較平穩。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前后UPDRS評分比較38例患者移植后UPDRS評分顯著低于移植前, 見表1。 治療過程中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過程中出現低熱2例,體溫低于38℃ ,2例伴頭痛,1例有腰痛,1例有興奮癥狀,給予對癥處理后完全緩解。所有患者均未見抗移植物宿主病。 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的機制間充質干細胞于中樞神經系統Niche下能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入腦后,可形成表達Nestin等蛋白的神經元樣細胞或星形膠質細胞,可在受損部位存活并移行至全腦。可于腦內創造適宜的局部微環境,經不同因子誘導分化或體外擴增使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神經細胞后再行移植,可代替受損細胞重建神經功能區及傳導通路。綜上隨著干細胞移植技術的迅猛發展,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相信隨著科學研究與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不僅限于改善癥狀,而是有可能真正的阻止疾病的發展,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希望。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