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療法在治療1型、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案例發表時間:2021-05-18 17:23作者:杭吉干細胞科技 糖尿病作為繼心血管疾病,腫瘤疾病后的全球三大類疾病之一的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且其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0世紀末全世界已有約 1.00億的糖尿病患者,到2035年預計將達到5.92億。 糖尿病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備受世人關注。 WHO推薦糖尿病分四種類型Ⅰ型糖尿病一種胰島β細胞嚴重喪失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10%。 Ⅱ型糖尿病是一種由胰島素抵抗或伴有胰島 素分泌不足且與肥胖、氧化應激等密切相關的多基因遺傳病,占總數的90%。 另外還有妊娠糖尿病和其他類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影響因素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是一種多基因多因素遺傳性疾病。國外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受多基因序列的調控,且Ⅱ型糖尿病呈家族聚集性,在我國約60%的患者有家族糖尿病史。而全基因組分析發現Ⅰ型糖尿病存在易感遺傳位點,是位于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 因此遺傳因素是影響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肥胖與飲食結構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中心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患者 更容易患Ⅱ型糖尿病。中心型肥胖增加腹腔脂肪,升高游離脂肪酸和血脂異常,產生可能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的物質,導致胰島素抵抗,使人體的血糖平衡調節紊亂,增加Ⅱ型糖尿病的發生概率。 腹型肥胖患者,隨著肥胖持續時間和程度的惡化,胰島β細胞開始無法完成降解葡萄糖的任務,體內葡萄糖平衡機制衰退,導致糖尿病的發生。而攝入過多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類、 高蛋白類食物和精制蔗糖或食物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時容易發生糖尿病。 精神神經因素:糖尿病的發病與患者的個人精神狀態有關,當面臨驚嚇、長期精神高度 緊張等重大刺激時產生了應激狀態。機體一旦發生應激狀態,其體內的各種 激素就會快速增加,其中就包括胰高血糖素,就極有可能會引起血糖調節平衡的紊亂從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經醫學界專家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肥胖、氧化應激、細胞內相關分子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關系密切,是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之一。 胰島素抵抗就是胰島素降低血糖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發揮其應有的降血糖功能,從根本上就是胰島素受體減少或受體敏感度降低導致的。 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還與免疫細胞有關,如CD4陽性T細胞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對胰島細胞有損傷作用,造成CD4陽性T細胞和CD8陽性T細胞兩種細胞亞群功能失調, 所以胰島素降低,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口服降糖藥干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干細胞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潛能等多種特性,已成為糖尿病治療領域的一顆新星。基礎研究表明,干細胞可通過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增加外周靶組織抵抗等降低機體血糖。 目前干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試驗中可以發表的論文的研究成果已有13篇,研究結果均顯示干細胞可以通過改善胰島素β細胞功能或(和)改善外周靶組織胰島素抵抗從而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病癥【1】。 臨床案例干細胞療法治療Ⅰ型糖尿病 目的:Karen等人對初發的新診斷1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施行自體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術,評估該治療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共有18例患者符合入選條件,獲得知情同意后接受移植治療。 術前后監測血糖、血清C肽、HbA1C、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b)水平和記錄不良事件,對干細胞移植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評估。 結果:目前有44.4%(8/18)患者完全脫離胰島素治療,其余患者胰島素用量的減量幅度平均為67.3%±22.4%。18例患者的GAD-Ab水平明顯下降,轉陰率33.3%(6/18)??崭笴肽和餐后2hC肽水平在術后明顯上升,C肽曲線下面積(AUCC)上升更為顯著,且可維持1年。 有5例患者接受了成份血輸注.未觀察到明顯的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受損.不良反應在干細胞回輸后的2~4周逐步消失,粒細胞減少的恢復最為緩慢。 結論: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有胰島功能殘存的初發1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療效,安全性較高,臨床可行性強。 干細胞療法治療二型糖尿病 目的:2009.07-2012.10我院收治的18例T2DM患者靜脈輸注UMSC,每次間隔2周,共2-3次,按照療效評價標準,比較治療前、治療后第1、3、6月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并詳細記錄所有不良反應。 結果:在治療過程中,18例患者中只有4例(22.2%)有輕微的發熱反應,無其他不良反應。UMSC治療后隨訪6個月,所有患者自覺身體一般情況較前改善,幸福指數較前提高。 結論:UMSC治療2型糖尿病安全可靠,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對部分患者,MSC能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Treg生成,抑制異常免疫系統對胰島β細胞的損傷及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關。 綜上所述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影響因素多樣,其治療方式更應該多元化和豐富化。其中干細胞療法發展前景廣闊,隨著科研工作者不斷的開拓創新,研發出經濟、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療藥物,造福廣大糖尿病患者。 參考資料 【1】:母義明, 臧麗. 干細胞——糖尿病治療的新選擇[J]. 解放軍醫學雜志, 2015, 40(7):515-518.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