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小兒的臨床應用案例發表時間:2021-01-11 14:44作者:泰迪 簡述:隨著早產兒存活率的升高,腦癱的發病率也上升,我國此類患兒不少于250萬,且每年新增患兒20萬左右。 定義:小兒腦性癱瘓是以慢性,非進行性運動功能障礙為特征的一組癥候群,患兒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 我國小兒腦性癱瘓定義為:以妊娠到新生兒之間的各種原因所致的腦的非進行性病變為基礎形成永存的,但可以變化的運動和姿勢異常,其癥狀在2歲之前出現。 分型:痙攣型雙癱 不隨意運功型 共濟失調型 混合型 小兒腦癱的成因:1 、生產前:懷孕感染(麻疹),遺傳,接觸畸胎原(毒品,放射物質,酒,煙)早產 2、生產過程:缺氧,腦部出血 3、生產后:感染(腦膜炎)腦血管出現問題,意外導致腦部受傷,嚴重黃疸 病理改變:主要為腦干神經核,皮質,灰質團塊的神經細胞結構改變以及白質中的神經纖維變化及髓鞘分離等,表現為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纖維化,從而導致大腦的傳導功能失常,在顯微鏡下可見皮層各層次的神經細胞數目減少,層次紊亂,變性膠質細胞增生,同時運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現代檢查手段可以觀察到大腦皮層不同程度萎縮,腦回變窄,腦溝增寬,腦室擴大等。本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缺血缺氧。 治療:小兒腦性癱瘓是目前小兒時期最主要的運動功能傷殘疾病,而且多數伴發有智力低下及語言功能障礙,迄今為止,臨床醫學上使用多種方法治療腦癱,有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中醫治療,雖然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對于完全損傷的神經細胞,治療效果甚微,在各種臨床治療方法未取得較大進展的情況下,干細胞移植給腦癱患兒帶來希望。自2005年世界上首例側腦室穿刺移植干細胞成功治療腦癱后,我國已大量開展小兒腦癱的干細胞治療,并取得了肯定的成果。 一般來說,臨床上對腦癱患兒的干細胞移植時間應在傷后越短時間內進行效果越佳,在傷后一定時期內進行移植是最有效的,恢復效果最好,干細胞移植有利于腦損傷的功能恢復。隨著治療技術的成熟,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患者無創傷,無痛苦,上萬案例證明,回輸后無副作用發生。堅持治療效果顯著! 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小兒腦癱的機制: 1、多向分化、自我更新:由于干細胞能在適當刺激下不斷增殖分化,可以分化為神經元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及少突膠質細胞,和腦內神經細胞形成良好的融合,形成神經網絡。對于患兒的認知及運動功能改善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2、分泌各種細胞活性因子,血管內皮活性因子,改善腦內微環境,促進神經細胞重建和神經細胞因子傳遞。促進患兒的各項功能良好預后。 淺析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效果目的:研究分析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的護理效果觀察。 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52例腦癱患兒,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應用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后的臨床護理觀察,同時輔助神經營養藥物和護理康復指導,平均治療時間為21d;隨訪3~6個月,平均4.5個月。應用腦癱患兒綜合功能評定表,對細胞移植術前、術后患兒的認知功能、語言功能運動能力.自理動作及社會適應能力進行統計分析、比較。 結果:經過1個療程的系統治療,患兒自身對比的各項能力均個月后的各項指標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尤其在運動及語言功能的恢復尤為突出。隨訪發現,患兒出院6個月后的各項指標也較出院時有明顯改善。結論:神經干細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可明顯善痙攣型腦癱患兒的運動及語言功能,系統正確的護理指導及護理措施可明顯提高腦癱患兒的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小兒腦癱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能夠顯著改善腦癱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并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同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愛心和耐心,向患兒家長進行長期的腦癱相關知識.康復知識的宣教,以提高腦癱患兒的預后水平,讓患兒早日康復,重返家庭和社會。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