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治療肺纖維化研究進展發表時間:2021-01-04 15:32作者:泰迪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原始細胞群體,具有組織修復和分化再生的能力,被認為是當代再生醫學的核心。干細胞有望實現創傷和病理組織的修復、解決各種疑難雜癥,為醫學界帶來顛覆性改變。 ![]() 編輯 干細胞因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肺細胞,具有“歸巢”、分化、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免疫反應等作用,是細胞代替治療肺纖維化最具有價值的間充質干細胞,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選擇。 傳統方法修復肺纖維化效果欠佳在我國,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診斷后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于大多數腫瘤,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傳統方法干預終期肺纖維化效果欠佳。 1、藥物治療:在我國目前已被國家藥監局批準的用于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的藥物僅有一個,即艾思瑞(化學名:吡非尼酮)。目前對吡非尼酮的認識還有限,且無論在歐洲還是亞洲使用此藥價格都較高。目前此藥已在臨床上使用,但沒有報道示其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或生活質量。 2、非藥物治療:①氧療;②機械通氣;③肺康復;④ 肺移植。 ![]() 編輯 干細胞移植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理念近年來,基于干細胞移植技術干預終期肺纖維化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國內外學者對此開展了一系列基礎及臨床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由于干細胞是一類具有高度分化潛能及自我更新能力極強的細胞,干細胞移植是目前生命科學及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給肺纖維化患者帶來了希望,打破了肺纖維化肺細胞不可再生的傳統理念,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途徑。 ![]() 編輯 干細胞移植能為肺做“清道夫”及改善肺功能和肺纖維化程度2016年,國內專家發表了間充質肝細胞治療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結果,他們將60例肝纖維變性引起的肝纖維化患者隨機分為青霉胺組和間充質干細胞 +青霉胺組,每組30例,記錄治療前后對肝纖維化,肝功能和血清學指標的治療效果并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治療后兩組的血清學指標水平均降低,而間充質干細胞+青霉胺組的細胞因子水平明顯低于青霉胺組。說明間充質干細胞和青霉胺的聯合治療對肝豆狀核變性引起的肝纖維化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2]。 2017年,著名期刊《Chest》在線發表了一項關于同種異體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期安全性臨床試驗。9例輕度至中度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分成三組,靜脈輸注不同濃度的間充質干細胞。60周后的評估結果表明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證明了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治療輕、中度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安全性[3]。 ![]() 編輯 2019年,《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雜志報道了人體內高劑量干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伴肺功能快速下降的臨床研究結果[4]。20名受試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組和安慰劑組。肺功能指標的分析顯示,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遏制了肺纖維化的快速發展,安全性評估未發現治療相關的顯著不良反應事件,證明了干細胞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編輯 干細胞治療肺纖維化治療原理![]() 編輯 抗氧化機制: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助于肺纖維化的減輕。 細胞融合、細胞間相互作用、分化、促進血管新生:這些機制或單獨或相互作用,都將發揮抗纖維化作用。 抗炎和免疫調節機制: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分泌抗炎因子和抗菌多肽或者抑制促炎信號通路、上調炎癥信號通路和細菌的吞噬作用等發揮抗炎的免疫調節作用,減輕肺纖維化。 旁分泌機制:間充質干細胞分泌諸多因子,包括肝細胞生長因子、血管生成素-1、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某些趨化因子、炎癥因子和調節肽等,直接或間接減輕肺內炎癥反應和肺纖維化。 未來展望肺與人體呼吸息息相關,一旦肺部出現嚴重病變將會大大影響人的生活質量。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能夠生成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例如抗炎性因子、免疫抑制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在肺部疾病治療研究中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有助于減輕肺部炎癥以及修復重建受損肺組織等。 現有的臨床試驗結果展示了干細胞治療肺纖維化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隨著更多臨床試驗結果的輸出,干細胞將對人類肺纖維化治療與保護作出更大的貢獻。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