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案例發表時間:2020-12-25 11:45作者:杭吉泰迪干細胞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不死的癌癥”。來自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賦能”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新策略。 與單獨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相比,單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顯示,“賦能”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率提升了40%。相關研究成果6月24日在線發表于風濕免疫領域期刊《風濕病學年鑒》上。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傳統藥物以及新近發展起來的生物藥,僅令少部分患者達到完全緩解。既往對間充質干細胞的研究表明,其不但具有強大的組織再生修復作用,間充質干細胞還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功能,其免疫調節功能的“賦能”依賴患者免疫微環境的刺激。 然而,患者因病程或者病種差異,呈現不同的免疫微環境,這也是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免疫或者炎性相關疾病時存在巨大個體差異的原因。 徐祥團隊前期研究發現,患者血液循環中IFN-γ的含量是決定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療效的關鍵因素。 為此,進一步提出IFN-γ介導的免疫微環境是決定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炎性和免疫相關性疾病臨床療效的機制假設,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IFN-γ聯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評價研究。 研究證實,通過靜脈輸注IFN-γ,可人為形成有利于間充質干細胞發揮抗炎和免疫調節功能的患者機體免疫微環境,而“賦能”的間充質干細胞能從多層次和多角度平衡炎性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穩態,達到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臨床研究結果也證實,與單獨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相比,在3個月的臨床觀察期內,IFN-γ聯合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有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由53.3%提升至93.3%。徐祥介紹,后期多中心臨床研究完成后,新方案或可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難治性自身免疫或者炎性疾病的新手段。 干細胞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案例澳大利亞Mesoblast:2016年,澳大利亞生物科技公司Mesoblast曾報道一種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干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令人鼓舞的結果,大約一半(47%)的治療患者其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得到20%的改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些治療響應在不到一周時間內就能產生。解放軍303醫院:解放軍303醫院也有收治6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的案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的顯效和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顯效13例,有效9例,總有效率為73.3%,顯著高于對照組40.0%。 論文以《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臨床分析》為題發布在《中國現代醫生》。 結論: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較好,可明顯緩解和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癥狀。 此外,協和醫院、廣西醫科大學、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山東大學等等諸多醫療及科研機構紛紛就此展開相關研究。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