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4大機制發表時間:2020-12-18 11:26作者:杭吉泰迪生物科技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性血管病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疾病,也是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疾病(PAD)和腎病病理基礎,在中老年群體中更為普遍。 動脈粥樣硬化(AS)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炎癥性血管病變,主要影響動脈內膜,由于脂質成分和炎性物質沉積在動脈血管內壁,形成外觀像小米粥樣的斑塊,導致動脈變窄變硬、彈性降低、阻礙血流,繼而造成器官缺血損傷。 AS的發展是一個緩慢持續進行的過程,初期動脈粥樣硬化常無臨床癥狀,容易被忽視,但當血栓嚴重阻塞血管時,會誘發嚴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 除去年齡和家族病史外,具有膽固醇水平異常、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壓、吸煙、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人群更容易患動脈粥樣硬化。 早期的可以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癥狀嚴重時也可以經外科手術(俗稱“搭橋”)或介入(俗稱“放支架”)治療。 由于臨床使用的抗AS藥物存在肝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等副作用,如何攻克它成為臨床醫學的研究重點。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一直在探討新的防治方式,而干細胞療法的出現成功解決這一難題。 科學家通過臨床治療發現,干細胞具有調節血脂水平、抑制炎癥、修復受損組織和支持造血的功能,對血管損傷、血管炎癥具有有益的修復調節作用。 在《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發布的最新研究綜述,闡述了干細胞移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 論文第一作者總結了干細胞移植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4大機制: 1、調節脂質代謝 專家通過對高膽固醇血癥模型小鼠進行干細胞移植移植,8周后數據表明,干細胞移植后的小鼠血清膽固醇水平下降了33%。 2、內皮細胞保護 通過實驗證明,干細胞可增強內皮細胞分化,提高內皮細胞活力,加速受損動脈內膜的修復過程,減少或消除斑塊的堆積。 3、清除炎癥細胞 干細胞移植能清除炎癥細胞進而減緩AS進程,主要表現為減少浸潤的炎性巨噬細胞遷移、抑制其活化、改變巨噬細胞的可塑性、打破 M1 / M2 的平衡、調節T/B細胞的免疫平衡。 4、支持血供造血 在AS的修復過程中提供營養物質,干細胞移植支持造血功能,加速體內的營養物質交換,提高血管修復效率,促進新血管的生成。 據ClinicalTrials.gov數據顯示 ,目前已啟動超10項干細胞移植的臨床試驗項目,應用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工作。 經過近10年臨床試驗證實:干細胞移植可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減輕炎癥的介質的產生,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隨著對干細胞臨床治療的進一步研究,相信未來將造福更多動脈粥樣硬化患者。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