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醫三院院長喬杰院士:干細胞,未來有無限的生命力發表時間:2022-08-01 16:42 近期,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北醫三院院長喬杰院士在會前接受了媒體專訪,就院企研發中心成立背景、科技創新、干細胞技術前景等話題,與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 喬杰院士:北醫三院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布局和推動創新,希望將科技轉化與創新作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此次成立院企聯合研發中心,將通過有效整合資源,激發醫務人員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攜手企業共同開啟創新之路。 我們在未來可以依托中心推動細胞治療。干細胞在骨科和生殖醫學等疾病應用上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探索,未來可能在腫瘤、心血管、消化系統、皮膚免疫等疾病領域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所有這些新的治療方案出臺使用之前,長期臨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倫理、法律等相關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院企聯合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 喬杰院士:對于干細胞來說,未來有無限的生命力。 但前提是做好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獲取真正的循證醫學證據的對照研究,還需要嚴謹的設計、嚴格的倫理審核,在實驗過程中真正找到可能在未來提升治療有效性、安全性的方法,這將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只有堅持下去才能產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 喬杰院士:在創新當中,關鍵是要把“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解決,讓臨床醫生帶著臨床問題做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如何更好地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效率。 為了落實科技強國戰略重要思想,我們把創新作為引領的第一動力,具體落實到醫院高質量發展,落實到解決百姓看病和保障人民健康當中,保證科技創新持續的有效的落實。 喬杰院士:要實現交叉融合發展。 第一是科研人員要有內生動力。對醫院來說,一線醫生需要帶著問題去探索和研究。 第二是需要總體策劃,相關政策的導向和領導者的參與也很重要。 第三是管理體制機制。比如醫院的平臺建設,包括基礎研究平臺和解決臨床問題的具體平臺,這些平臺可以提供一些前沿的技術,比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分析等。 另外,如何在專利的申請、轉化過程中聯合企業,激發共同合作的熱情,實現成果共享等也很重要。希望相關部門能鼓勵科研人員,減輕他們的負擔,增加合作的動力,推動建立產學研醫融合創新體系。 喬杰,1964年1月2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安達市,生殖醫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1987年,喬杰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02年,在斯坦福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 喬杰一直從事婦產科及生殖健康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從遺傳學、表觀遺傳學角度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基礎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臨床上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揭示疑難不孕癥發病機制,優化輔助生殖技術方法,提高疑難不孕患者治療成功率。以生殖調控相關的基礎研究和不孕癥相關疾病發病機制及診療新技術的研發為核心,在揭示人類配子、胚胎、原始生殖細胞發育過程的遺傳和表觀遺傳調控規律、創建新型卵母細胞體外成熟體系和提高疑難不孕患者治療成功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
行業動態 干細胞治療 干細胞移植 |